• 注册
  •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 关注:127 内容:324

    LG与SKI和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电池社区 > 动力电池 > 正文
  • 动力电池
  • Lv.3
    VIP 1
    任务小子

      不管如何监管、裁决,各大区域市场维系竞争平衡和供应稳定的方向,基本一致。任何一个强势的电池厂商,试图通过诉讼消灭对方,都很难如愿。

      文/《汽车人》黄耀鹏

      LG化学和SKI(SK创新)都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激烈竞争,不会因为一场官司的输赢而终止。两者在动力电池上的商业争斗,从本土到欧洲,再到美国,涉及多家欧洲和美国的整车企业,也涉及韩国、欧盟和美国的监管部门。

      LG迫切希望在美国“解决”SKI的挑战,起码遏制对方的进攻势头。现在看,这个目标只实现了一半。

      两起诉讼,分量不同

      2月初,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初裁,认为SKI侵犯LG专利成立,理由是认定SKI故意销毁证据,妨碍调查。判决SKI 10年内禁止销售电池单体、模块和电池包,除非它能在美国境内找到所有供应。同时,福特F150皮卡项目、大众MEB北美汽车产能,分别得到4年和2年的豁免。两者都由SKI供货。

      SKI败诉后,貌似面临两选一:按照LG的条件和解(赔偿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4亿元);撤出美国市场。两者都难以接受。

      SKI因此一直放话撤离,声称要把美国业务迁到欧洲或中国,并不惜搬家费用(数百亿韩元)。但同时呼吁白宫干预,撤销ITC的裁决。白宫有60天可以改变ITC的决定。白宫一直保持耐人寻味的沉默,倒是车企们坐不住了,福特汽车、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高层,都声称要斡旋LG和SKI的争端。

      4月1日,ITC对两者另一起争端做出裁决,这一次有利于SKI。ITC表示,SKI未侵犯LG能源的电池专利,该裁决让LG初尝挫折滋味,LG能源系2020年12月从LG化学拆分出来的动力电池子公司。

      又过了一周,SKI突然宣布,与LG就第一桩官司和解。SKI赔给LG 2万亿韩元,其中包含1万亿韩元(约合58亿人民币)的现金,和1万亿韩元特许权使用费。两者撤回国内外所有诉讼,并承诺10年内不再发起相关诉讼。现金赔付在2022年底前分两次付清,而特许费则在5、6年内付清。

      电池垄断供应是不可接受的

      SKI被迫签订城下之盟的原因是很容易理解的——60天快满了,白宫并无干预意愿。与撤出美国市场相比,这点代价是值得的。值得一提的是,SKI在2020年仍未实现盈利,亏损额约6.6亿人民币。

      从协议中“全球止诉”的条款看,韩国政府很可能桌下斡旋,而非SKI指望的美国政府。车企并不乐见LG一家独大,但他们除了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似乎并无斡旋能力。原因是车企没有站在纯粹中立的立场上,而是试图施加影响的利益攸关方。

      LG之所以决意封杀SKI美国业务,诉讼理由是对方通过雇佣LG前工程师窃取自家商业机密;直接动机,则是因为大众美国订单被SKI抢走。而福特汽车、通用汽车都打算同时使用多个供应商,以强化电池供应安全。

      其中整车厂在两家争夺中的一些做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根上说,整车厂都不想让LG垄断电池供应,这方面,大众汽车是有深刻教训的。

      大众汽车在欧洲的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商就是LG化学,因为其价格便宜,排挤了其他对手。LG独占大众汽车的电池供货后,开始搭售LG集团内其他子公司的仪表台、车载液晶屏等零件,而且开始对电池涨价。大众汽车被迫同意后,发誓决不让此事在中美重演。

      在中国,大众汽车同时使用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电池,在美国则扶持SKI,甚至2019年要与SKI在美合资建厂。愤怒的LG要求大众汽车停止与SKI合作。大众汽车在欧洲部分的整车产能,被迫暂缓引进SKI作为供应商。大众汽车转而与NorthVolt合作,也要合资建厂。从长期看,大众汽车一定要削弱LG的话语权。

      中美欧布局的异同

      SKI选择赔钱了结官司,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官司已经严重影响SKI在中、美、欧的扩产行动,产能涉及到SKI在未来3-5年的战略布局和盈利。

      官司不过是两者战略竞争的一小部分。LG和SKI在美国都做软包电池,两者和解有利于美国整合技术,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软包方案在美国是主流。特斯拉的圆柱电池方案,没有重量级跟随者。

      而据传闻,苹果与LG和麦格纳达成协议,推进电动汽车的试产。虽然初期交易的规模很小,但LG对苹果寄予厚望,将来三方合作很可能做成大买卖,继续压制SKI在美国发展。

      在中欧,大众汽车倾向于方壳电池,大众汽车很满意宁德时代为其做的CTP电池方案。SKI在欧洲也满足大众汽车的技术需求。同时,LG从松下手里抢到特斯拉中国部分供应,都是圆柱电池。除了做4680电池,还开始试做更大的46110电池。

      从长远看,业内预测软包方案占比将下降,方壳和圆柱都在上升。LG必须预先采取平衡手段。

      从LG和SKI的争夺上,也可以看出中、美、欧三大区域市场对电池供应布局的思路有差异。这是由先天条件和现实局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有市场都追求本地化供应,欧洲中短期重视中韩电池企业的本土落地,SKI在匈牙利的产能大扩张计划,目前就已经规划到2028年。从长期看,欧洲则试图扶持本土企业来抗衡外部企业影响。从骨子里欧盟从政府到企业,并不信任亚洲供应商。

      美国电池市场由日韩企业把持,韩国三家(LG、SKI、不得志的三星SDI),日本一家(松下)。美国并未着意扶持本土供应商,但关注了几家供应商的战略平衡,像LG驱逐SKI的意图,就很难实现。

      在中国,因为本土企业实力走强,又把日韩生产商放进来,形成中、日、韩企业竞争的大格局。其中本土生产商产能占优势,但日韩企业在三元锂电池技术上拥有局部优势,也是一种平衡局面。从长远看,国产电池夺取更大优势,似无疑问。

      不管如何监管、裁决,各大区域市场维系竞争平衡和供应稳定的方向,基本一致。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战略价值,大家都很看重。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任何一个强势的电池厂商,试图通过诉讼消灭对方,都很难如愿。(文/《汽车人》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点击下载

    名品推荐

    申请加群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实时动态
  • 偏好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