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的小伙伴会发现,有的产品用mAh来标注电池的大小,而有的产品会用Wh,甚至有的是kWh来表示电池的大小——同样都是储电和放电的器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反映“容量”?
我们知道电池有几个重要参数,分别是工作电压(V)、毫安时(mAh),还有我们在笔记本电脑电池上常见的瓦时(Wh)。通常我们在比较电池容量大小的时候,往往会以毫安时(mAh)作为比较大小的单位。比如小时候我们玩的四驱车充电电池、手机里面电池、移动电源的电池大多都用毫安时(mAh)表示。
那么瓦时(Wh)究竟和毫安时(mAh)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物理课上的电流的定义公式:从I=Q/t 可知Q=It,如果电流I的单位为mA(毫安),t代表时间,单位hour(时),mAh代表的就是电池内的电荷量。也就是说如果一块电池容量标识1000mAh,那么在工作时电流为100mA的时候,理论上可以供电使用10小时。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没懂,换句话说,其实Wh电池能量的表示方式理论上是更加准确、更全面的。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一般使用mAh其实只是习惯问题,它们一般是单电芯,有额定电压(但实际充放电时电压会有所浮动),而锂电池额定电压为3.7,因此用它来表示这类电子产品电池的大小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那是不是毫安越大电池航也就越长?
要知道电池有“边际效应”,一味增加容量并不可取。什么是“边际效应”?举个简单例子,当你很饿时,吃第一个汉堡会让你很满足,它给你带来的效用很高。可是,第二个汉堡就没第一个那么满足,边际效应就少一点,等到了第三、四个,这种满足感便逐步递减,这就叫“边际效应递减”,所以并不是毫安越大电池续航也就越长。
最后提醒大家,电池属于易耗品,只有你单独使用电池工作的时候便会对电池有损耗。一般来说锂电池的设计使用循环次数是有限制的,一次充电循环意味着完全用完电池的全部电量,但不一定意味着进行一次充电。例如,你使用笔记本电脑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用完一半电量后即重新充满。如果第二天仍是如此,则可计为一次(而不是两次)充电循环,因此,完成一次充电循环可能需要几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