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电池联盟”)公布今年2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数据显示,该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增长十分迅猛。
整体上涨,磷酸铁锂与三元差距进一步拉开
据电池联盟数据,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13.7GWh,同比增长145.1%,环比下降15.5%。这与2月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情况相对应。据中汽协数据,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4万辆,同比增长1.8倍,环比下滑22.7%。据悉环比下滑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
产量方面,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31.8GWh,同比增长236.2%,环比增长7.1%。这与2月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量情况不完全一致。据中汽协数据,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6.8万辆,同比增长2倍,环比下降18.6%。这一定程度说明,动力电池厂商正在积极备货。
另值得注意的是,2月三元电池装车量共计5.8GWh,同比增长75.6%,环比下降19.9%;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共计7.8GWh,同比增长247.3%,环比下降12.3%。产量方面,2月三元电池产量11.6GWh,占总产量36.6%,同比增长127.2%,环比增长7.6%;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0.1GWh,占总产量63.1%,同比增长364.1%,环比增长6.7%。
由此可见,磷酸铁锂装车量及产量继续超出三元电池,且增速较三元电池明显更高。正因如此,相较1月,二者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也再次证明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景气以及各大厂商的加速推进,磷酸铁锂电池应用正在加速。
回顾此前,2018至2020年间,由于补贴政策的倾向性,三元电池占比一直高于磷酸铁锂电池。不过自2021年以来,受益于技术迭代、成本优势及补贴退坡,车企及电池企业给予不同定位车型配备不同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开始加速。
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及产量均超出三元电池。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74.3GWh,占总装车量48.1%;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79.8GWh,占总装车量51.7%。三元电池产量累计93.9GWh,占总产量42.7%;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125.4GWh,占总产量57.1%。
后续来看,鉴于相关厂商进一步加大对磷酸铁锂的扩产布局,磷酸铁锂电池有望继续维持繁荣。另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便已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结合近期出现的镍价暴涨情况,或进一步利好磷酸铁锂电池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近期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镍上演史无前例的暴涨,最高一度触及10万美元/吨关口。而要知道,镍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作为动力电池两大技术方向之一,三元锂电池便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锰酸锂或者镍钴铝酸锂的三元正极材料锂电池,在三元锂电池中,镍的作用是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大的储存容量。
因此,镍价暴涨很可能导致新能源车企,尤其是采用三元电池的新能源车企成本上涨,为保证毛利率,涨价的可能性也再度增大。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会使车企更为看重具备价格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现在磷酸铁锂电池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即便没有镍价上涨问题,大部分企业也会选择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不过镍价的上涨可能会促使一部分企业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配套量。“当然,由于碳酸锂价格的上涨,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成本之间的差异和性价比优势在不断缩减。但是短期来看,如果磷酸铁锂电池有性价比优势,大部分企业还是会优先选择它。”
集中度仍较高,但二线厂商份额有所提升
据电池联盟数据,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其中,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0.6GWh、11.7GWh和13.0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7.7%、85.4%和94.8%。
从去年全年数据来看,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14.6GWh、128.9GWh和142.5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4.2%、83.4%和92.3%。因此对比去年,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2月,在装车量前十企业当中,宁德时代一家的装车量超过了其他9家的总和。不过尽管宁德时代仍可谓一家独大,但对比1月来看,情况仍有一些微妙变化。例如位居第二的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距离有所拉近,位列第三的中航锂电装车量占比较此前提升。
当然无论是比亚迪与宁德时代距离的拉近,还是中创新航占比的提升,与磷酸铁锂电池的快速上量都不无关系。据此前数据,1月中创新航磷酸铁锂装车量为0.17GWh,占比1.93%,而在2月,中创新航磷酸铁锂装车量达到0.28GWh,占比3.61%。
另值得注意的是,电池联盟此前数据显示,1月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分别为12.7GWh、14.1 GWh和15.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8.6%、87.1%和94.8%。在2月,尽管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电池装车量仍占据了94.8%的份额,不过前3家及前5家装车量占比不及1月。这意味着,二线电池厂商市场份额有一定提升。
业界周知,近两年,受原材料上涨、需求量激增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车企通过各种方式寻求“二供”“三供”,如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吉利与孚能合资建设电池厂、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等等,这一定程度带动了二线电池厂商的市场表现。
前面提到,在今年2月的榜单上,中航锂电装车量位列第三。另外国轩高科、LG新能源、蜂巢能源分别排名第四至第六位,其中国轩高科市占率超过5%,LG新能源占比2.59%,蜂巢能源占比2.48%。此外,装车量占比高于1%的还有捷威动力、亿纬锂能、欣旺达、多氟多及孚能科技。
对此,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面临成本的上涨,特别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加之高端汽车动力电池缺货的情况,很多车企会去找第二梯度中表现较好的企业,例如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成为车企‘二供’后,它的量会不断地起来,虽然现在份额不是特别高,但是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后续也会有比较好的表现。”来源:中国青年报
 电池交流
 电池交流 电池技术
 电池技术 电池问答
 电池问答 供求信息
 供求信息 电池回收
 电池回收 认证检测
 认证检测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修复
 电池修复 广告发布
 广告发布 锂电池
 锂电池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18650锂电池
 18650锂电池 锂电池厂家
 锂电池厂家 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 电池会议
 电池会议 电池展会
 电池展会 商务活动
 商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