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19日讯(记者 武超)2023年光伏产业N型技术持续渗透,在3月开启了新一轮扩产加码高峰。
本周,有行业“风向标”之称的隆基绿能(601012.SH)揭晓了N型TOPCon电池技术路线,一改之前对HPBC电池的研发专注,披露了总投资77.77亿元的年产30GW高效电池项目。“公司N型TOPCon量产电池转换效率将达25%以上,计划在今年底前会有GW级的产品出货。” 隆基绿能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称。
此外,晶科能源(688223.SH)、协鑫集成(002506.SZ)等一线厂商也在相继加码N型电池及组件。值得关注的是,这波扩产高峰以TOPCon为主,风头明显盖过HJT,显示在技术路线之争上,TOPCon似已抢占优势。记者从光伏企业人士处获悉:“TOPCon电池对于传统的PERC产线有更好的兼容性,具有技术成本优势,将率先实现量产。”
随着N型电池产能扩充,设备生产商率先成为受益者。捷佳伟创(300724.SZ)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今年订单增长很快,尤其是TOPCon电池设备订单方面,我们关注到下游客户目前大量选择TOPCon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其透露称:“一季度公司已获得多家客户合计约百GW的TOPCon电池设备订单,该领域已接近去年大半年的业绩水平。”
N型电池密集投产 龙头与新锐多点开花
N型电池凭借更高的转换效率,伴随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增效,逐渐受到行业内外新老玩家的青睐。近期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布局N型电池领域。
3月14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投建鄂尔多斯年产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77.77亿元。在租赁厂房和配套设施具备生产使用条件的前提下,预计2023年8月开始投产。
据公告,该项目将导入N型TOPCon电池技术,有利于丰富公司产品线,实现产品多元化,提升公司高效电池产能规模。
同日,N型电池新晋企业宝馨科技(002514.SZ)推出募资30亿元的定增方案。募投项目建设完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将合计新增硅片切片产能2GW、异质结电池片4GW,异质结电池组件4GW。
从项目经济效益看,宝馨科技预计,相关项目达产期年均新增营业收入34.5亿元,年均新增净利润2.52亿元。
其他龙头厂商亦陆续发布消息,大举布局N型电池。3月10日, 晶科能源披露经营数据,截至2022年底,TOPCon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已达25.1%,N型一体化成本跟P型基本持平。2022年四季度,公司N型组件出货约7GW,达成了全年10GW的N型组件出货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N型组件突破10GW的光伏企业。
对于2023年出货量预测,晶科能源表示,2023年底,公司将努力实现N型量产效率达到25.8%的目标,同时,单晶硅片、高效电池和组件的产能将分别达到75GW,75GW和90GW。
2月底,协鑫集成20GW高效TOPCon光伏电池片制造开工仪式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标志着协鑫集成N型电池产能布局正式拉开帷幕。
协鑫集成称,芜湖电池项目采用当前最具潜力的N型TOPCon高效电池技术,选用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电池片生产设备。项目设计总产能20GW,总投资80亿元,其中一期10GW,预计于今年7月份建成投产,二期10GW项目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建设。一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
降本增效促产业扩容 今年投产或达460GW
在新技术迭代的关键路口,叠加头部企业大规模引领扩张,2023年N型技术在我国的规模化落地已成必然。但从前述企业扩产特征看,明显更加集中在TOPCon领域。
事实上,在有望替代PERC的下一代光伏技术中,TOPCon并非唯一之选,HJT技术乃至第三代的钙钛矿技术,都在发展之中。但厂商为何更为青睐TOPCon技术?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更多的是经济决策,而非技术决策。”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尽管从技术角度看,HJT转化效率上限占优,无论是理论值还是实测值都显著高于TOPCon,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其投入成本也非常高昂。而目前市场环境下,电池产业链下的广大中小型企业很难再下重金赌技术变革方向;相反倒是TOPCon兼容并蓄,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兼顾未来技术发展,且投入成本较低,运营风险可控。
此外,当前多数企业在N型技术路线中选择TOPCon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与PERC兼容。有光伏企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TOPCon产线是基于PERC做一定的改进,单GW的初始投资成本大概只需增加三四千万元,成本比PERC稍微贵一些,但比其他N型电池投资金额要低得多,而且产出的产品相对P型会有较多溢价。
“目前,TOPCon和HJT在量产效率、硅片厚度方面差异不大,但在设备开支方面,TOPCon为1.7-1.9 亿元/GW,HJT则超过3.5亿元/GW;生产过程中,从非硅成本看,TOPCon约合0.16 元/w,HJT约合近0.3元/w。由于TOPCon的成本优势明显,短期HJT的量产效率又不占优,因此未来2-3年内,TOPcon仍是扩产主流。”上述企业人士表示。
效率和成本的驱动因素外,政策利好也是助推TOPCon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以及《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中,包括TOPCon电池在内的高效晶体硅电池均被提及。
在地方层面,以江苏省为例,今年2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N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异质结(HJT)、钙钛矿电池及高效薄膜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等。
据上海有色网统计,当前国内已量产TOPCon电池厂商有11家,共计产能87.4GW,在建产能规模达到361.1GW,已布局TOPCon产线投资的企业有56家,产能规划达到894.5GW,产能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乐观估计,2023年底,国内TOPCon电池投产产能达到462.5GW,加速实现对PERC的替代。
设备厂商率先受益 一季度订单旺盛
随着光伏龙头大幅加码新型电池及组件产能,在技术迭代的需求支撑下,设备生产商率先成为受益者。
据悉,TOPCon当前技术路线中,主要有LPCVD(低压力化学气相沉积法)与PECVD(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法)两种,其中LPCVD技术更加成熟,行业认可度较高,目前占据相对主导地位。捷佳伟创、金辰股份(603396.SH)是为数不多同时布局LPCVD、PECVD设备的企业。
据捷佳伟创公众号在1月末披露,2023年以来,公司取得行业内多家客户合计50GW的TOPCon电池设备订单。捷佳伟创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近两个月来,TOPCon电池设备订单规模又新增近一倍,目前合计约100GW,公司技术路线布局及优势的设备产品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并进一步助力TOPCon电池技术加速扩张。
在需求高景气下,金辰股份选择加码设备产能。3月初,公司公布新的定增预案,拟募资10亿元,投向高效电池片PVD设备产业化项目等。对于可行性,金辰股份称,随着公司境内外业务订单的不断增长,公司生产线一直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同时下游客户集中度提升,公司需要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以提升短期交付大额订单的能力。
除工艺设备外,激光设备也是TOPCon产业链不可忽视的环节。
帝尔激光(300776.SZ)系激光加工设备龙头,据公司公众号,近日随着多个头部客户新订单的落地,公司TOPCon SE一次激光掺杂设备订单产能累计突破100GW,体现出光伏行业头部客户对公司技术和产品的信任和认可。
另一方面,在N型技术推进下,硅片的大尺寸、薄片化和细线化趋势非常明显,切片设备厂商则瞄准了这一趋势。
主流切片机厂商中,近期亦频繁斩获订单。高测股份(688556.SH)3月13日披露,公司与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合同金额为7316万元。此前公司还披露,在隆基绿能鄂尔多斯基地招标项目中,公司拿下100台切片机及部分机加产品订单;在晶澳科技(宁晋基地、越南基地)最新招标项目中,高测股份包揽全部切片机、开方机、磨抛机订单。
尽管短期HJT的规模不如TOPCon抢眼,但随着行业扩产纷至沓来,迈为股份(300751.SZ)等龙头设备厂商依然非常景气。迈为股份近期获得三五互联2条HJT 电池生产线订单,产能为0.6GW/条,共计1.2GW,全部用于5GW 超高效异质结电池5G 智慧工厂项目。
 电池交流
 电池交流 电池技术
 电池技术 电池问答
 电池问答 供求信息
 供求信息 电池回收
 电池回收 认证检测
 认证检测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修复
 电池修复 广告发布
 广告发布 锂电池
 锂电池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18650锂电池
 18650锂电池 锂电池厂家
 锂电池厂家 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 电池会议
 电池会议 电池展会
 电池展会 商务活动
 商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