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已成定局。在不增加生产制造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亟须破题。尤其是,“电动化”要覆盖更多车型、更多场景和更为多样化,需要电池确保安全。
如何做到?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减少线束,减少连接器和接插件。减少线束老化带来的风险,降低电池系统故障率,从而提升系统运行的质量和寿命。事实是,最新电池系统的线束较以往已减少90%。
其次,对电池实施24小时失控监测,监测不是只有某一方面,更多是在气压/温度/电压三个维度同时进行。整个监测,不间断,且高频率。
再次,提供应急防护措施。一旦检测到失控风险,会主动唤醒电池管理模块,并在第一时间自动采取快速冷却。此外,新的电池管理系统底层架构支持软件功能的更新,可像智能手机一样进行软件更新。
上述举措,正在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标配”。但仅仅只是如此还不够。事实是,许多车企同时在独创性上下功夫。独创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电池安全上,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二是测试标准。
技术创新方面,以广汽埃安弹匣电池2.0为例,该技术在初代基础上,实现超稳电极界面、阻热相变材料、电芯灭火系统等一系列原创安全技术的研发。其中,“超稳电极界面”通过应用纳米陶瓷材料、复合集流体材料、耐氧化阻燃剂,提升电极界面的韧性、抗压性和抗燃性。
阻热相变材料是埃安与中国航天合作开发的,其相变潜热相对常规材料提升10倍。阻热相变材料加上网状纳米隔热材料,能提升40%整体隔热性。记者了解到,弹匣电池2.0作为电池整包技术,可以匹配长续航、超快充等电池技术。
通用奥特能平台技术创新也获得业内一致好评。其电池拥有电芯间隔热墙、抑制热扩散技术、集成式液冷系统、模组和整包的防火设计等专利技术。为提升电池性能,电芯采用专属配方,稳定性提升10%。在稳定性方面,电芯经历电、热、化学、安全、耐久、振动、性能等全面考验,累计测试达320万小时以上。
在测试标准方面,当前国标动力电池安全试验的标准包含针刺、跌落、燃烧、冲击等,其中针刺是最高的电池车规级安全标准,它要求电池在被8mm钢针穿刺后5分钟不起火。事实是,许多汽车企业主动提高测试标准,并完成挑战。比如,弹匣电池2.0就经受住枪击实验考验。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最新的电池防护技术可以确保电池承受更为严苛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底盘磕碰引发的电池包热失控、连续穿刺、高强度撞击等。
对于消费者而言,与其在使用过程中担心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问题,不如在选购新车前预先多做点功课,多了解点电池系统。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