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 关注:127 内容:324

    动力电池的新江湖:头部玩家频频过招,新生势力伺机上位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电池社区 > 动力电池 > 正文
  • 动力电池
  • Lv.9
    火星人

      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进一步巩固产品端上的优势,直击高寒环境、储能等更多应用场景,计划于2023年形成钠离子电池基本产业链。

      站在紫禁之巅,宁德时代也不敢说是“独孤求败”。在他身后,主机厂与新技术玩家等新势力虎视眈眈。头部企业企图互相蚕食地盘,稳固中寻求突破;主机厂也在跃跃欲试夺取电池主动权,而动力电池的“插队通道“上,还挤满了新技术玩家们蓄势待发。

      这番派系争斗、领地划分中,酝酿着动力电池的新江湖。未来,动力电池赛道上的企业不仅迎来激烈“内卷“,还要面对变身成功的主机厂大汉和新生健将们,好戏才刚开始。

      头部企业激烈角逐

      动力电池江湖的几大高手过招一向是你来我往。

      SNE Research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宁德时代全球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宝座被LG新能源夺走。这并不是动力电池老大宁德时代第一次被反超。

      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正在加速扩大,头部企业更是如鱼得水势头惊人。LG新能源、宁德时代以及松下这三大巨头,占据了今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七成的市场份额。

      作为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国内坐拥五成以上的市占率,涵盖了国内绝大多数的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不过它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却有所欠缺。

      根据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除了中国市场以外,5月份全球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1.1GWh,其中LG新能源以4.2GWh的装机量位居榜首,而宁德时代仅有1.0GWh。

      LG新能源的全球业务板块比宁德时代更为完整,同时也在卯足劲头开发未来电池的技术储备。7月8日,LG集团宣布将在2030年之前,投资15.1万亿韩元开发下一代电池技术,目前固态锂离子电池是其研究的重点方向。

      而宁德时代也在把握住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加速海外板块布局。目前宁德时代已全面开展并推进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建设,欧洲工厂生产线包括电芯及模组产品,预计2022年可实现14GWh的电池产能。同比去年5月,宁德时代海外市场占有率增速高达469.3%。

      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第一梯队,头部企业正在激烈角逐,以全球层面的业务扩张、技术储备和产品布局决胜下一赛时。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不仅实现行业内前沿技术突破,更是瞄准多种应用场景,在全球率先推动钠离子电池产品落地,抢占商业先机。

      主机厂深入腹地?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为了拿到电池,亲自在宁德时代蹲守了一周?

      尽管这被证实是一大谣言,但电池供应短缺的现状已经画面感满满。

      2021年上半年,蔚来、理想、小鹏、合众新能源、威马、零跑等造车新势力的电池安装量约9.5GWh,接近了国内最大单一采购量特斯拉的11GWh。眼看着新能源车增长势头劲猛,车企需要的电池量还在不断上升。

      随着新四化给汽车产业带来的变革之潮越来越大,许多车企的战略目标从整车出发延伸到产业链布局,这当中,掌握动力电池的主动权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更别提动力电池现已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倒逼车企亲自下场造电池。

      传统车企巨头大众集团在 ” 电池日 ” 发布会上表示,到 2030 年要在欧洲要建设 6 家电池工厂,总产能达到 240Gwh;特斯拉于 2014 年就开始了超级电池工厂 Gi-gafactory 的建设计划;奔驰要在全球布局 9 座电池工厂与8座电芯工厂;福特全球电池研发中心Ford Ion Park预计在2022年底建成,它将会成为福特电池技术的研发生产基地。

      同期,国内车企也在加大电池研发与生产的投入。去年年底,吉利与孚能科技合资建立总产能 120GWh 的电池厂;今年,广汽集团发布了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和弹匣电池,走上电池技术自研的道路。

      要掌握电池主动权,不论是技术研发的高投入,还是自建电池工厂,都会给车企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为确保未来动力电池供应,并获得电池生产制造经验,不少主机厂选择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合作建厂。

      广汽集团正与宁德时代合资建设电池工厂,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主要负责动力电池的生产供应。除宁德时代外,广汽埃安的主要动力电池供应商还有中航锂电和孚能科技。

      “大量的电池产能投入除了会对车企带来巨大的负担外,电池的生产制造本身对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电池供应商竞争的核心所在。”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车企对待电池的态度会是外部采购+自建工厂。

      对国内众多动力电池供应商来说,主机厂的加入像是一滩活水,助力产业蓬勃发展,而长远来看,就连头部企业都免不了担心,随着车企逐渐掌握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与生产主动权,这摊活水是否会挤压其生活空间。

      新势力未来可期?

      “奇妙的电化学世界为能量的使用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同时,宁德时代表示,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再增长40Wh/kg之多。

      伴随着新能源科技的创新发展,一场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加速到来。而清洁能源究竟有多少技术路线,多少最终形态,科学总是能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所说:“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也是我们这个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是动力电池研发永远的追求。全固态锂电池(ASSB)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优势显著,目前,多家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都想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2020年10月,固态电池公司Solid Power宣布生产和交付第一代2Ah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20Wh/kg,它获得了来自现代、宝马和福特多家企业的投资。此外,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等国际主机厂也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的研发和量产应用。

      在国内,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赣锋锂电、清陶、卫蓝等电池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时间集中在2025-2030年。

      就在几天前,一家获得通用、现代、起亚、吉利、上汽等多家车企投资的混合锂金属电池供应商SES宣布即将上市,力争到2025年,实现混合锂金属电池装车量产,提供400 Wh/kg的能量密度和15分钟快充80%的性能,实现超20Gwh电池产能,到2028年,SES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达5%。

      没有人会嘲笑20Gwh电池产能和5%市场份额的小小目标,因为产能与市占的背后,是混合锂金属电池产业链的成长,以及技术为王,资本撑腰,后来者居上的无限可能。

      【记者】魏泓泉

      【作者】 魏泓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点击下载

    名品推荐

    申请加群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实时动态
  • 偏好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