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正极,其实我们就是在拆电池,相对于传统汽车来说,增量最大的地方就是电池,所以聊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我们对电池的重视程度大于其余任何零部件。还是从新能车产业链说起,看下图:
正极属于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随着新能车不断增长,正极材料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这就是增量预期。正极是由含锂的材料组成,正极和负极中间是隔膜和电解液。
一、正极材料有多重要?占电池比超过30%
锂电池是整车成本最大的部分,占比超三分之一。因此,要实现电动车“平价”,正极材料的成本非常关键。
从锂电池材料成本构成来看,正极材料在四大材料中占比最大,超过30%。
二、两大主流正极材料对比
从锂电池的名称和分类来看,锂电池一般以正极材料命名,比如LFP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而正极材料也决定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从两大正极材料的性能对比来看:
三元材料正极优点在于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
LFP磷酸铁锂正极优点在于材料成本低廉、安全性强,循环寿命也更有优势。
三、磷酸铁锂比例不断提升
从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看,2021年上半年两大材料各占市场半壁江山,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前两年占比提升明显,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
新能车市场来看,由于成本和安全优势,磷酸铁锂更受欢迎。比如马斯克表示,三分之二的特斯拉电池将采用磷酸铁锂。
储能市场来看,由于储能电池对尺寸大小、能量密度要求不高,对循环次数要求更高,因此磷酸铁锂也更具性价比。
因此,尽管未来正极材料趋势为三元正极高镍化、一体化,但磷酸铁锂在当前是“香饽饽”。
四、市场格局和投资方向
(一)磷酸铁锂
按照产业链位置、成本、技术路线等差异,我们可以将磷酸铁锂的相关企业划分为三种:
第一类是纯磷酸铁锂企业,第二类是上游磷化工企业,第三类是钛白粉企业。
对比成本来看,磷化工企业成本比钛白粉企业有优势,钛白粉企业又比纯磷酸铁锂加工企业有优势。
先来看看纯磷酸铁锂加工企业:
1、德方纳米
公司是磷酸铁锂龙头一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占公司98%的收入,核心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
从磷酸铁锂市场格局看,2021年国内磷酸铁锂市场的老大是德方纳米,市场份额21%。
从大客户关系来看:
宁德时代是德方纳米第一大客户,占德方纳米销售收入的65%以上。
相应的,德方纳米也是宁德时代的碳酸铁锂第一大供应商,并且成立了合资公司“曲靖麟铁”共建产能(德方出资60%,宁德时代出资40%)。据测算,宁德时代50-60%的碳酸铁锂供应来自德方纳米,超过一半。
此外,德方纳米供货多年的第二大客户湖北金泉(湖北亿纬动力),是亿纬锂能子公司,贡献17%的收入。
从电池装车量来看,德方纳米深度绑定的两大磷酸铁锂电池龙头,占据超过60%的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其中宁德时代占比58.9%排第一,亿纬锂能占比3%排第四。
从当前产能来看:
目前公司的纳米磷酸铁锂生产基地共有5处。
2020年公司产能为4万吨/年(包括佛山德方3万吨,曲靖麟铁一期1万吨)。
而根据2021年中报,公司累计建设完成磷酸铁锂产能12万吨/年。
从扩产规划来看,公司一边自己扩产,一边还和两大下游客户合资投建德枋亿纬项目和宜宾德方时代项目:
截至2020年中报,曲靖麟铁一期年产1万吨项目正在推进。
2021年1月19日,公司公告与宁德时代合作在宜宾投建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24月内一期投产,36月内二期投产。
2021年3月30日,公司公告在曲靖投建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包括公司与亿纬锂能成立合资公司“德枋亿纬”投建的10万吨,以及公司独立负责的5万吨),为期12个月。
根据2021年中报,曲靖麟铁(与宁德时代的合资公司)一期年产1万吨、曲靖德方一期(2019年IPO募投项目)年产3万吨项目的产能逐步释放。
曲靖德方二期(2020年定增项目)年产4万吨项目建设完成,并于2021年7月试产。
2、龙蟠科技
公司以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起家,核心产品包括润滑油、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占据约70%营收。目前龙蟠科技通过收购贝特瑞的磷酸铁锂资产,切入磷酸铁锂业务,收入占比约10%。
贝特瑞作为国内磷酸铁锂第三大供应商,市占率为12%。把磷酸铁锂资产卖给龙蟠科技后,贝特瑞未来将重点聚焦负极和高镍三元正极业务。
因此,身处三板市场的贝特瑞,与龙蟠科技均走出了年内3倍行情。
从当前产能来看:
2021年6月16日,公司公告并购已完成交割,将纳入公司并表范围,对应贝特瑞的磷酸铁锂年产能是3万吨。
从扩产规划来看:
根据2021年8月18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与上游磷化工企业新洋丰合作,在湖北荆门成立合资公司湖北丰锂新能源,布局建设5万吨/年磷酸铁项目。(磷酸铁是磷酸铁锂前驱体,不是磷酸铁锂)
2021年8月28日公司发布22亿定增预案,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年产60万吨车用尿素项目。
此外,为宁德时代供货磷酸铁锂的公司还有富临精工,公司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目前正在设备安装调试。
3、新洋丰
除了磷酸铁锂厂商外,位于其上游的磷化工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新洋丰就是例子,公司以磷化工起家,核心产品磷复肥贡献超过94%收入。
产能方面:
2021年8月18日公司公告,投建年产20万吨磷酸铁及上游配套项目,这其中包括:之前提到的与龙蟠科技合作的首期5万吨(2022年建成投产),还有公司自身二期15万吨(2022年12月建成投产)。
除了新洋丰,同为上游磷化工企业的川恒股份,也布局了10万吨磷酸铁项目。
4、中核钛白
除了上游磷化工企业,还有钛白粉企业也纷纷跨界入局磷酸铁锂业务。
由于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硫酸亚铁等副产品,可成为磷酸铁锂的原料,因此从循环利用的角度看,有天然的成本优势。
中核钛白就是例子,公司是国内钛白粉龙头老二,市占率8%,钛白粉贡献99.65%的营收。
扩产计划上:
2021年5月24日公司发布70.91亿元的定增预案,用于年产50万吨磷酸铁等项目,包括一阶段的10万吨(为期24个月,计划三季度开工建设),二阶段40万吨(为期36个月)。
不仅是中核钛白,龙蟒佰利、安纳达等钛白粉公司,也纷纷开始投建磷酸铁项目,但是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以中核钛白为例,公司50万吨的扩产规模如果达产,将超过德方纳米成为新的老大,但是据测算,除非它能覆盖新能车市场80%的需求,否则产能是没法全部消化的。
(二)三元正极
三元复合正极材料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里面镍钴锰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因此称之为“三元”。
三元正极的“痛点”有两个:
第一个痛点是能量密度。
实现方法主要是走“高镍化”的路线,也就是提高镍盐占比。
比如8系高镍电池(也就是镍钴锰比例8:1:1的NCM811),能量密度相对而言也更高。
另一个痛点是降低成本。
实现方式包括两种:
一个是向产业链上游的“三元前驱体”拓展,通过一体化布局达到降本目的。
另一个就是尽量降低钴盐比例。
由于钴属于比较稀缺的金属,49%的钴资源集中在刚果(金),但是这个国家的政局不够稳定,供应缺乏保障,因此钴的价格周期波动很大,对三元正极成本影响也最大。况且中国的钴资源储量仅占1%,很容易“卡脖子”,因此降低钴盐比例是趋势。
因此,投资标的分为两种:三元正极材料和三元前驱体龙头企业。
1、容百科技(不生产前驱体)
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高镍NCM811大规模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三元正极材料收入占比94%,前驱体占比3%。
从行业地位来看,2020年容百科技在国内三元正极市场份额为12.36%。
在高镍三元材料市场份额49%:
从产能来看:
截止2020年底,公司正极产能4万吨。
根据2021年中报,公司同步推进湖北五期、遵义二期、韩国一期产能扩建,目前公司高镍正极材料产能新增2万吨以上,其余6万吨新增高镍正极产能将于今年三、四季度逐步释放,预计2021年底正极材料总产能实现12万吨以上。
从扩产规划来看:
2021年2月9日公司公告,子公司贵州容百投建年产10万吨高镍正极材料的二期及后续项目,具体包括:二期项目1.5万吨(预计2021年内完成),后续项目7万吨(为期48个月),与一期年产1.5万吨共同构成10万吨年产能(其中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竣工投产)。
2021年4月16日,公司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湖北五期年产8万吨锂电高镍正极材料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并投产。
2021年4月21日,公司公告韩国子公司JS株式会社年产7万吨高镍正极项目开工,该项目将于2025年12月正式建成,一期2万吨项目预计2021年底建成。
此外,高镍前驱体业务来看,2021年一季度已实现扭亏,预计2021年底产能达6万吨,2022年底达9万吨。募投项目临山1-1期年产3万吨高镍前驱体项目预计在年底前实现部分达产。
2、中伟股份(前驱体)
公司是国内三元前驱体老大,市占率23%,公司80%收入来自三元前驱体产品。
从产能来看:
公司先后在贵州铜仁建立西部产业基地、在湖南宁乡建立中部产业基地及广西钦州建立南部产业基地(又称“北部湾产业基地”)。
根据2021年中报,公司目前三元前驱体产能约14万吨/年,预计到2021年底将超过20万吨,2023年超过50万吨。
扩产规划上:
2021年1月21日,公司于北部湾投建年产15万吨前驱体和7万吨金属镍钴及其综合循环回收设施,目前一期项目为期4年。
2021年5月18日,公司公告于宁乡投建年产3.5万吨锂电前驱体材料及配套镍钴资源、电池循环回收项目,为期18个月,达产后宁乡可实现整体13.5万吨产能。
2021年6月25日,公司公告50亿定增于北部湾投建三元项目一期,建设18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及11万金吨硫酸镍、1万金吨硫酸钴配套产能,为期30个月。
3、格林美(前驱体)
公司以废旧电池回收、钴镍循环再造业务起家,后涉足三元正极材料领域,目前三元前驱体业务收入占比38%。目前格林美在三元前驱体的市场份额是16%,排名第二。
对比其他正极材料企业的毛利率水平来看,格林美优势明显,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格林美的高端产品占比较高。
目前公司全面实施三元前驱体材料高端升级,8系及8系以上高镍产品出货量占比50%以上,9系超高镍产品销售占比40%以上。
从产能与扩产计划看:
根据2021年中报,公司三元前驱体产能已达到13万吨/年。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荆门+泰兴+福安”一主两副的三元前驱体制造基地发展战略,快速建设泰兴与福安两个三元前驱体制造基地,实现在2021年底超过年产20万吨三元前驱体总产能的目标,保障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场增长的产能需要。
4、华友钴业(前驱体及一体化)
公司从传统钴资源业务逐渐向锂电材料一体化企业转型,目前三元前驱体收入占比19%。
2021年5月24日,华友钴业公告收购巴莫科技38.6%的股权,7月29日已经交割完成,目前华友钴业总共持有巴莫科技65%的表决权。
巴莫科技是国内高镍正极龙头老二,仅次于容百科技。其在三元正极市场的份额为10.87%,在高镍正极市场的份额更是高达36%。
从产能来看:
2020年底,公司三元前驱体产能合计10万吨,折合权益产能6.4万吨,其中包括:
1)自有产能5.5万吨
由华友全资子公司衢州新能源科技负责。
2)合资产能4.5万吨
由子公司华友新能源科技(华友持股40%)与外企合资的华金公司、华友浦项负责。
一个是华金公司的4万吨产能,与LG合资,华友子公司持股51%;
一个是华友浦项的首期5000吨产能,与浦项合资,华友子公司持股60%。此外二期2.5万吨预计2021年投产,合计3万吨。
从扩产计划来看:
2021年6月12日,公司发布76亿可转债预案,用于建设广西巴莫的年产5万吨高镍型正极材料、10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以及衢州年产5万吨高性能三元前驱体项目。
5、当升科技(不生产前驱体)
公司是国内锂电传统正极材料龙头,锂电材料业务占97%的收入。不过,公司在高镍领域相对落后。
从行业地位看,公司在三元正极市场以10.37%的市占率排名第三,但是在高镍市场上份额就低很多,不到5%。
从产能来看:
根据2021年中报,公司常州当升一期工程2万吨锂电正极材料产能建成后快速达产。
从扩产规划来看:
2021年6月21日,公司公告募投46亿扩产,具体包括:常州当升二期5万吨高镍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为期36个月),以及位于南通的江苏当升四期2万吨数码类正极材料生产线(为期23个月)。
总体来说,新能车这个逻辑是个大逻辑、长逻辑,未来增长确定性非常强,在正极方面,看好磷酸铁锂方面的德方纳米,三元正极方面看好容百科技、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来源: 孙武娱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