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里面,动力电池因为热失控引起的事故比比皆是,也出于对动力电池安全方面的担忧,长城汽车通过“变堵为疏”的方式推出了大禹电池技术,并通过涵盖多种不同的动力电池组技术路线,为整个动力电池组的安全发展做出明显贡献。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推出仅售燃油车计划之后,替代消费者出行的新能源汽车成了市场上的最佳选择,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汽车电动化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众多汽车品牌也相继在汽车电动化方面不断奋起发力,力求在汽车电动化时代里面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先机。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都清楚制约电动汽车发展最大的障碍依旧是动力电池所带来的困扰,包括续航表现、安全状态以及充电效率等等,因而我们可以说,电动汽车能否获得更快更安全更健康的发展,动力电池是重中之重。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里面出现了一些动力电池新科技,但是大环境依旧是尽力避开动力电池的难点,以更保险的手段进入到动力电池层面。然而在9月26日的技术品鉴会上,长城汽车再次给大家展示了“大禹电池技术”。之所以取名“大禹电池”,其核心意义就是希望大禹电池技术可以像古代大禹治水一样,做到“变堵为疏”的方式,而大禹电池技术的核心理念也是“堵不如疏”的形式,力求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可以带来新的突破。
对于动力电池组来说,抛开安全谈任何优势都是耍流氓,毕竟对于动力电池组来说,安全才是一切的根基。因而在安全方面,大禹电池技术以多维度多层级安全矩阵来力求动力电池组的安全,包括:化学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热安全、功能安全,以及整车集成安全,所涵盖的动力电池组一直从电芯、模组、PACK,到整车进行全面安全防护。
而针对电芯、模组、PACK以及整车方面,大禹电池技术拥有8大设计理念,包括:热源隔断、双向换流、热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温绝缘、自动灭火、正压阻氧,以及智能冷却等等。首先在热源隔断方面,大禹电池技术在每个电池电芯之间通过增加双复合材料达到隔离热源的地步,而在模组之间通过采用高温绝缘复合材料来达到阻止火焰冲击和长时间长时间传热传导,并且防护罩还设计了定向排爆出口,从而快速疏散模组内部的高温避免模组内部的热蔓延。
另外双向换流就是分散热失控导致的高温高压火流,通过搭建燃烧模型、热力学与流体力学的拟合仿真,有效控制模组内部热源的预定轨迹流动,减少相邻模组之间的热冲击,避免殃及相邻模组。其次在定向排爆、自动灭火及正压阻氧方面,大禹电池技术设计了灭火通道,倘若发生热失控现象,则通过通道内压力和流量均匀调节,使火流快速排出。此外在定向排爆出口设置了多层不对称的蜂窝状结构,实现火焰快速抑制和冷却,并在通过包内的压力始终高于包外压力的作用下,从而避免二次燃烧。
通过以上的技术手段之后,大禹电池技术在最终的测试当中可以做到“不起火不爆炸”的表现,并且在测试当中是连续发生三次多个电芯热失控,包内温度最高可以达到1037℃,瞬间最高气压约16kPa,在通过尾部灭火盒设计将最高温度控制在100℃以下。
当然大禹电池技术作为一个设计载体,其除了可覆盖NCM811三元锂电池之外,还可以覆盖更多的不同类型电池类型,比如NCA(镍钴铝)电芯、无钴电芯,以及不同的磷酸铁锂电池。而为了验证大禹电池技术的安全性,长城汽车选择了目前最为严苛的NCM811电池进行热失控测试,而在大禹电池技术创新之下,电芯内部热量被迅速导流,保证了电池组安全。
通过此次大禹电池技术品鉴会,针对行业内动力电池组的起火爆炸行为,大禹电池技术从最基础的电芯到整车安全,都在保障安全,并从源头解决热失控所导致的电池起火现象,且大禹电池技术也将涵盖多个技术路线,包括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等等,为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安全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此次大禹电池技术也将免费开放超过60项专利技术,致力于整个动力电池组的健康发展,为中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终,根据此次官方表示,大禹电池技术也将在未来应用到长城汽车旗下的全新沙龙品牌首款车型当中,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沙龙汽车品牌和大禹电池技术的正式应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