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都是怎么给手机充电的呢?
一次性把电池电量充到100%?
直接充一夜?
还是等到电池电量耗尽之后再充电?
实际上
你给手机充电的方式可能是错误的
你的充电习惯
可能一直在加快电池报废的速度!当下,手机在工作、休闲、社交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最让人焦虑的就是手机的低电量提醒。
那么,我们在日常使用手机时,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延长手机电池的寿命呢?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所使用的电池都是诺奖级别的成果——锂离子电池。相比于镍氢、锌锰、蓄铅等传统电池来说,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体积小、电压平台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正是因为它们的这些优点,才使得手机能够做到更小巧的外形和更持久的续航。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相信大家都已经比较了解了,就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迁移来存储与释放能量。锂离子的迁移行为酷似摇椅,又被称为“摇椅电池”。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液再嵌入负极的石墨层中,与外电路过来的电子结合;而在放电时,锂离子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与充电时相反。上面这张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才将锂离子的运动画的那么简单,实际上锂离子电池的运动可比这复杂多了,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1]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运动到正极,要先在石墨层中的扩散,通过石墨与电解液的界面,然后在电解液中迁移,通过电解液与钴酸锂的界面,最后在钴酸锂中扩散。这一步步的,真的可以说是跨过山和大海,锂离子“搬一次家”也真是不容易。
锂离子电池寿命下降的原因
新买来的手机,一开始的续航能力都还不错,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则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用,举个例子:新手机充满电之后大概能用上36~48个小时,但是大半年以后,同样满格电只能坚持24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手机电池“折寿”了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过充和过放
国标GB/T18287对手机中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要求为不低于300次,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手机电池在充放电300次后就会变得不耐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其一、循环寿命的测量中,电池容量的衰减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并不是断崖式或台阶式的;其二、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的是深度充放电,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有对电池的保护机制,在充满后会自动断电,在电量不足时会自动关机,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深度充放电,因此手机电池的实际寿命是高于300次的。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优秀的电池管理系统,长期让手机处于低电量或者满电量也有可能损伤电池导致其容量减少。因此给手机充电的最好方式就是浅充浅放,没电就充,充满就拔。长期不使用手机时,保持其有一半电量也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② 过冷或过热条件下充电
锂离子电池对温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其正常工作(放电)温度范围在0°C到35°C之间。在低温条件下、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下降、电荷转移阻抗增加、锂离子电池表现会变差,直观感受便是容量的降低。但这种容量的衰减是可逆的,在温度恢复到室温后,锂离子电池的表现会恢复正常。
因此,尽量避免在过冷或过热条件下给手机充电,也能够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编自:数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