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徐昊)讯,全球电动车时代的到来,让主机厂与电池企业的捆绑越发紧密。为了能够占领“地缘优势”,电池企业工厂已无限接近主机厂,并为其“量身定做”产线。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为核心的零部件,整车企业希望能够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在上海劲邦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王荣进看来,动力电池是当之无愧的“紧俏商品”。
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11月2日宣布,将在美国投资约26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氢等环保业务。按照计划,SK集团将在2030年前在美国投资520亿美元。
美国老牌本土汽车企业福特,正是SK集团在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今年9月,福特汽车曾宣布,将与SK创新共同投资114亿美元,在美国建设一家F-150电动皮卡组装厂,以及三家电池工厂,以加速进军电动汽车领域。SK将在该项目上投资44.5亿美元。
除了与福特合作的SK,另一家美国车企也锁定了韩国电池供应商。
今年4月,LG新能源和通用汽车宣布,计划在美国建设第二座合资电池工厂,选址在美国田纳西州,投资约23亿美元。这座工厂与在俄亥俄州建立的首家LG-GM合资电池厂Ultium Cells的规模相似,年产能为35GWh,工厂计划于2022年开始运营。
中国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亦是如此。11月2日,据外媒报道,美国电动初创公司菲斯克表示,宁德时代已同意为该公司的Ocean SUV提供两种不同的电池解决方案,从2023年到2025年的初始电池产能为每年超过5GWh。在此前的10月15日,美国商用电动汽车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宣布已与宁德时代达成协议,为其全电动商用车提供电池,并确保电池供应到2025年。
尽管菲斯克所需的5GWh电池产能对“宁王”来说如九牛一毛,且双方并未透露供货方式,但在与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的合作中,后者透露称,双方考虑在美国合作建造一家电池工厂。
事实上,在市场传出宁德时代将在美国本土投建电池工厂的消息之前,宁德时代已在德国有所行动。10月28日,戴姆勒集团CEO康林松(Ola Kallenius)表示,其豪华汽车部门梅赛德斯-奔驰将转向使用更便宜但功率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以遏制其入门级车型中某些金属价格的飙升。虽然戴姆勒没有明确是否将向此前已达成合作协议的宁德时代采购电池,但宁德时代在德国的工厂,无疑是为了保障欧洲车企的动力电池供应。
此外,今年7月,作为大众汽车的重要合作伙伴,国轩高科收购博世集团德国哥廷根工厂,建立其在欧洲的首个新能源生产运营基地;同年7月,蜂巢能源宣布,从2025年起将为即将推出的Stellantis集团全新电动汽车供应动力电池,蜂巢能源亦将投资24亿美元在德国建厂。
同样在今年7月,雷诺与远景动力达成合作,雷诺向远景提供5年40GWh至120GWh动力电池订单,远景动力将在法国杜埃、英国桑德兰等地建设动力电池工厂。手握订单的远景科技,也再次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10月31日红杉中国宣布,向远景科技集团旗下业务追加数亿美元投资,以加深双方在碳中和领域的战略合作。
“电池企业与车企在绑定订单后再建厂,可以减少资金的压力,降低风险和投入成本。”有行业人士分析表示,除了成本和风险因素外,欧美国家对全产业链“碳足迹”的严格规定,也是电池企业考量在本土建厂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26日,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了《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法规提案》,将现行电池管控方式由“指令”上升为“法规”。按照新规要求,2024年7月1日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相关产品才能投放市场,电池的”碳足迹“必须经过第三方强制验证。
“有关电池的标签信息要求,动力电池产业的低碳化和脱碳转型成为整个汽车业走出去最直接的驱动力。”中汽数据公司资深主管王攀表示。对于动力电池而言,“碳足迹”不仅涉及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还包括上游原材料的生产、运输等各环节的碳排放汇总。这就要求电池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而且要规范电池四大主材的“碳足迹”信息统计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