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经济转型速度加快,叠加新能源汽车浪潮,锂电行业正呈现出供给端布局加码、需求端爆发式增长的全球趋势。在这场竞争激烈的全球“赛跑”中,贵州也表明了发展锂电产业的“雄心壮志”:2021年8月,贵州省出台《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成为国内重要锂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这是继“十三五”期间培育出基础能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大数据电子信息等10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后,贵州结合良好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出的又一个工业产业“千亿级”目标。起步即冲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锂离子电池制造业投资增长130.3%,产业势头强劲。
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
在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再造一个“千亿级”产业,谈何容易!贵州的底气来自哪里?10月28日,贵州省与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许给出了答案。
在签约仪式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贵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宁德时代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高度契合。
从资源禀赋看,贵州具备丰富的磷矿资源、锰矿资源和硫铁矿资源,强大的磷化工及煤化工基础,蓬勃发展的氟化工产业,在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六氟磷酸锂这三个锂电材料细分产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数据是最有力的印证:开阳、福泉、瓮安拥有磷矿储量近100亿吨,磷矿开采量近4000万吨/年,为生产磷酸铁锂提供了充足的磷矿资源保障;铜仁已查明锰矿石资源储量约7.08亿吨、居亚洲第一,为三元镍钴锰锂材料产能扩张提供了强大的锰资源保障。
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贵州锂电产业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从“锰、钴、镍开采—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外壳、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锂电池、电动车为主”的全产业链。
在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车间,装料、出料等生产流程在机器人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再过不久,这些刚出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被送往宁德时代、微宏动力等电池生产企业。
作为一家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振华义龙公司自2017年建成投产以来,凭着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可靠的产品质量,很快挤进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
目前,贵州省锰及锰系电池材料、铝及铝加工生产加工基地,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等产能规模和产品质量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以铜仁大龙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区、黔西南州义龙经开区为代表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在电池成本中占比30%-40%的正极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同时,汇集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贵州吉利汽车、奇瑞万达等8家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尽管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呈现出良好趋势,但在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刘其斌看来,目前贵州省锂电产业存在企业盈利能力不强、高端技术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全省锰矿资源品位较低等共性问题。刘其斌建议职能部门要做好产学研的有效衔接,重点支持锂电产业发展较好的开发区,扶持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的大企业,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使之引领全省锂电产业健康发展。
以系统思维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11月8日,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项目基地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大龙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贵州锂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在大龙开发区,得益于产业集群带动下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逐渐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高端前驱体供应商,2020年锂电池前驱体材料出货量居全球行业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5%。
400多公里外的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同样得益于产业集群效应形成的锂电池上游材料生产、中游电池生产、下游锂电池消耗的产业链格局,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电池产品远销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其制造锂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的电解液,三分之一来自园区的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处于整个产业链中游,材料在园区内解决可以节省大量物流成本,这样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向生产和研发。”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张力中说,今年贵航将新增一条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可翻一倍,实现年产1.2亿只锂电池。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香满园。推动全省锂电产业向“千亿级”迈进,贵州仍需加快补链延链强链,着眼全省聚焦三元正极材料、磷系正极材料及电解液、负极材料、隔膜材料和其他材料等,因地制宜分业分类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现在全省锂电产业相对比较分散,系统性发展不足。”张力中说,希望省级层面加强引导,推动各市州和产业园区科学招商引资,根据产业链需求补链强链,让每个地方各有侧重,营造良性发展环境,以系统的产业集群思维带动锂电产业发展。
加大高质量锂电科技创新供给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对生产工艺及生产环境有极高要求,国内能实现量产的厂家屈指可数。瞄准这一机遇,贵州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攻关技术壁垒,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商,去年产量超过2.5万吨,是国内唯一达到这一产能的企业。
同样通过技术改进与创新,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产能全面释放并不断扩大,成为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主要供应商,磷酸铁锂出货量排名全国前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贵州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大龙开发区以产业链关键环节及产业服务体系为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占比度和竞争力,目前全区13家新能源材料企业在高纯硫酸锰全国市场占比80%,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全国市场占比15%,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占比26%。
职能部门做好创新规划和引导。贵州省科技厅近日组织专家调研全省铝土矿伴生锂、织金地区磷矿伴生稀土、黔西北威宁地区稀土矿、萤石(锂)资源综合利用现况及技术需求,以期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原料的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导致供需紧张的难题。
贵州提出,到2025年全省锂电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镍钴锰三元、磷酸铁锂、锰酸锂、石墨材料、锂电池循环梯次综合利用等领域创新研发能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目前省内还没有较好的研发平台和队伍。”刘其斌说,做大做强贵州锂电产业,创新是一个短板,全省新能源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特别是要对接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在贵州,把技术进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技术引领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电池交流
 电池交流 电池技术
 电池技术 电池问答
 电池问答 供求信息
 供求信息 电池回收
 电池回收 认证检测
 认证检测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修复
 电池修复 广告发布
 广告发布 锂电池
 锂电池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18650锂电池
 18650锂电池 锂电池厂家
 锂电池厂家 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 电池会议
 电池会议 电池展会
 电池展会 商务活动
 商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