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关注:121 内容:1439

    中国动力电池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领先优势何以延续?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电池社区 > 行业动态 > 正文
  • 行业动态
  •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迈入了全面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也成为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的增长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也进入关键阶段。”6月9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排名前十的中国企业占全球总量的60.4%。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技术水平有效提升,形成了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发展路线,新型成组技术、钠离子电池等实现产业化应用;产业生态渐趋完善,建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主材全球出货量超过70%,智能工厂、零碳工厂成为标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材料再生等产业链持续延伸,累计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165个,基本实现了就近回收。

      同时,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

      显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成长,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在全球取得了较为领先的地位。

      面向产业的新发展阶段,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全人类的共识,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对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质量性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承载双碳战略重要使命的动力电池,正成为世界新旧动能转换和汽车消费复苏的‘顶梁柱’。未来5到10年,全球降碳减排进入攻坚期、窗口期,对动力电池产业交付效率和交付品质都将提出更高要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

      在曾毓群看来,动力电池行业已迈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阶段。他认为,动力电池产业的前半程,已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动力电池产业的后半程,是引领市场需求,从有到好,与产业一起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的新阶段。

      降本与创新

      中国动力电池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49%提高到2022年的60%,占比提升既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相关,也得益于动力电池良好的海外业绩表现。

      对于在国内占据着绝对市场地位的本土电池企业而言,下一步竞争的焦点将在于如何开拓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累计出口达到68.1GWh,宁德时代、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多家电池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提升海外车企的配套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认为,在未来竞争中,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要把握好发展的主动权,在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应更加注重品牌营销,避免低价同质化的竞争。同时也要看到,欧美正在加快培育本土的动力电池企业,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要提升中国电池的全球竞争力,首先要进一步降本增效。

      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近40%,业内专家普遍预计,100美元/kWh的动力电池成本,是电动汽车与燃油车成本角力的临界点。在无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动力电池成本降至100美元/kWh,电动汽车才能真正实现与燃油车的竞争。

      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设计和结构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通过规模经济效益实现降本增效,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苗圩表示,在技术方面,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做好下一代电池技术储备。

      为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快充、长寿命等诉求,技术创新是核心,更是关键。系统结构创新方面,采用CTP、CTC、JTM、CTB等结构创新技术可更好实现电池与整车集成。

      在材料体系创新层面,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将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焦点。与此同时,还应该关注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锰锂正极、高镍正极、富锂锰正极、硅碳负极等新材料体系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曾毓群则表示,在中国动力电池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科技创新是“强动力”,绿色发展是“底色”和“强根基”,科技平权则是终极目标。

      “科技创新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扩大世界的差距,它的目的一定是大众化的、科技平权的。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科技平权,带来价值共享,这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曾毓群说。

      保供与防止盲目扩张

      就动力电池行业而言,当下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是上游材料价格波动,这为产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加强电池上游材料保供稳价工作,是保障我国动力电池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2021年初,锂材料市场价格在每吨5万至6万元左右,2021年下半年,锂材料一路高涨,2022年一度突破60万元,上涨了十倍。“这既受上下游供需错配的影响,也存在投机炒作因素,成本压力传导至动力电池厂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导致新能源汽车成本上升。”苗圩表示,今年碳酸锂价格大幅回落,大概率将稳定在每吨15万至20万元左右。

      苗圩指出,我国锂矿资源储量有限,按照2021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资料,我国锂矿储量排在全球第六位,但是我们的盐湖锂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高镁锂比的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工艺潜力巨大。

      此外,他认为,还要落实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这既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资源“保供”措施,更是我国的优势所在。

      面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等情况,万钢同样表示,要加快上游矿产资源的开发,建立关键原材料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关键原材料的稳价保供,加强产业链统筹协调及行业监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全产业链共生共赢的生态圈。

      “动力电池既是用能体,又是载能体,要研究动力电池和区域电网的双向互动,探索商业模式,发挥好动力电池对电网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效率。”万钢说。

      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原则,与有关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共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绿色发展水平,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在近年来成为投资热点,各大电池厂也在积极布局更多产能。

      据预测,2030年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4.8TWh。同时,据高工锂电预测,2030年储能市场需求也将超过1TWh。

      不过,短期来看,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预兆。

      “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GWh,而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6月8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指出。

      面对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热潮,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优化行业管理政策,强化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点击下载

    名品推荐

    申请加群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实时动态
  • 偏好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