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的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房里机器轰鸣,生产井然有序。由于大部分生产环节实现自动化,生产车间很难看到工人。” 这个 4 万平方米的厂房,只有 70 多名工人。” 公司副总经理朱勇介绍,且工人主要负责研发、质检、设备维保等工作。
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安达科技实现从传统磷化工到新能源材料生产制造转型,产品从单一的磷酸铁生产到磷酸铁锂一体化发展,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得益于此,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名单,并成为贵州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
安达科技取得的成绩,是快速发展中的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抢抓新能源电池 ” 风口 “,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推进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新华社记者 施钱贵 摄过去以磷化工为主的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龙工业园区,由于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和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生产企业入驻。
” 我们看中的是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工业废料能实现循环利用。” 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少文表示,可能在别的地方,磷化工企业产生的硫酸等工业副产品难以处理,但在这里硫酸是重要的生产原料,能够实现就地消化。
随着盛屯公司的项目落地,当地还 ” 以商招商 ” 引进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投资数十亿元,建设年产 10 万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融。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针状焦等生产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后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公司负责人胡海平介绍,公司在当地投资 30 多亿元建设年产 1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截至目前,年产 5 万吨高性能负极材料生产线和 2 万吨石墨化车间的一期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
据了解,晖阳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不管是三元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离不开负极材料。” 胡海平说,公司采用新型石墨化工艺,能大幅降低生产能耗,使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新能源电池材料样品展示。新华社记者 施钱贵 摄为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贵州省财政出资 100 亿元设立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产业发展。同时,统筹 10 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贵州 6 个重点产业园区、20 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围绕磷、氟等相关领域努力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贵州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领域有了一定话语权,已经形成以铜仁大龙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区等为代表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孕育出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安达科技等知名企业。
数据显示,2020 年,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仅为 120 亿元,但 2022 年跃升至 532 亿元,今年有望突破 1000 亿元。
来源 新华网
电池交流
电池技术
电池问答
供求信息
电池回收
认证检测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修复
广告发布
锂电池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18650锂电池
锂电池厂家
钠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池会议
电池展会
商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