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 关注:27 内容:2013

    固态电池赛道年末再升温:长安、广汽确定上车节点 2030年前实现大规模量产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电池社区 > 文章内容 > 正文
  • 文章内容
  • Lv.4
    微信群成员

      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多家主机厂的共同推动下,沉寂多时的固态、半固态电池赛道,在2023年岁末再度升温。

      作为重庆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代表,重庆两江新区把2023年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暨竣工投产活动仪式放在了太蓝新能源重庆二期项目的施工现场。总投资达10亿元的太蓝新能源二期项目在这一天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25年达产。该项目将建设半固态锂电池电芯产线及半固态锂电池PACK产线,规划产能2GWh,以生产乘用车动力电池为主,兼顾小动力、储能等使用场景。

      此前一天的11月20日,同为动力电池生产商的中创新航管理层在公司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透露,公司半固态电池明年四季度将装车某外资豪华品牌,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00km,最大续航里程1000km。

      不仅是供应链端,主机厂同样在近期频频释放固态、半固体电池的相关信息。其中,长安汽车在2023广州车展上宣布,计划到2030年,长安将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按照长安汽车在电池系统技术领域的规划,长安汽车将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推进全新电解质材料开发、关键工艺开发,计划不晚于2027年推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L,并逐步量产应用,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彻底解决用户里程焦虑。

      同样基于对市场趋势的预判,广汽集团也在车展首日宣布,将固态电池、无钴电池、低钴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列入广汽自研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固态电池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时,能够满足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记者获悉,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将计划首搭广汽埃安旗下昊铂品牌的产品。

      “广汽的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据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透露,昊铂品牌旗下车型将率先搭载广汽自研的全固态电池。

      广汽埃安近期公布的固态电池界面改性技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将使固态电池的寿命衰减降低50%,150周循环后,电池容量能够保持在90%以上。广汽埃安实验室通过固态电解质成分特殊设计,在负极表面诱导形成界面缓冲层,可有效降低界面阻抗,同时提升界面稳定性。

      长期以来,固态电池被称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耐高温抗穿刺的超高安全性以及宽温域工作窗口等众多优点,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终极解决方案。近年来,固态电池也成为了中日韩美在动力电池“军备竞赛”的重点领域。

      其中,丰田汽车将固态电池的上车时间定在了2027年。按照丰田汽车CEO佐藤社长的计划,丰田将在2027财年开始运营一座大型固体电解质试点工厂,年产能将达到数百吨,并逐步推向市场。2030年之后,公司的全固态电池将达到大规模生产阶段,以提供给数万辆汽车。今年7月,丰田曾表示,公司的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装车,希望通过10分钟以内的充电,实现现有纯电动汽车12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

      在今年的东京车展上,另一家日系车企日产发布了四款电动概念车,公司研究部门副总裁土井和弘在现场介绍了全固态电池的电池技术,该技术有可能让日产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实现质的飞跃。按计划,第一座试验性生产工厂明年开始运营,而首款采用固态电池技术的量产车型预计于2028年推出。

      在韩系动力电池企业中,三星SDI和SK on集团也储备了固态电池技术。其中,三星SDI计划在2027年前开始大规模生产全固态电池。而美国全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于11月15日表示,公司已生产出首批固态电池A样品,并将其交付给宝马汽车,后者计划于2025 年前推出基于Solid Power 技术的第一辆原型车。

      从目前上述几家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来看,半固态电池的上车时间将在2025年左右,固态电池则将晚于2027年,而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尚需至2030年前后。在技术层面,赛道玩家门仍在不断提升固态电池的性能,在固-固界面接触、固体电解质导电率、采用锂金属易发生枝晶生长等问题上需求突破,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找到固态电池降低成本的途径。据中邮证券测算,目前固态电池较液态电池成本高出30%以上。预计半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后,成本比液态锂电池高10%—20%。

      “(固态电池量产)硬堆技术也可以做到,但终端消费者要可以接受这个价格。”中创新航副总裁王小强在谈及固态电池商业化时表示,业界对短期之内全固态电池在技术层面有信心,但在商业化上还需要一段的时间。“怎样把成本和技术做到平衡,达到终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性价比,才有真正具备批量商业化的可能性。”

      来源:财联社

      作者:徐昊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点击下载

    名品推荐

    申请加群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实时动态
  • 偏好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