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家光伏电池厂商爱旭股份(600732)、钧达股份(002865)先后发布了2022年年报。去年,爱旭股份实现营收350.7亿元,同比增长126.72%,净利润23.28亿元,大幅扭亏;钧达股份实现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304.95%,净利润7.17亿元,同样是大幅扭亏。
电池技术是当下光伏行业创新的焦点,两家头部公司年报披露的情况中暗含着不少关于行业变化的趋势。其中之一就是电池的大尺寸化,爱旭股份透露,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已完成大部分166mm产线的升级,大尺寸电池产能占比达95%以上,至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大尺寸电池出货占比达95.6%。钧达股份强调说,旗下捷泰科技主打182mm以上大尺寸单晶PERC及N型TOPCon电池。
光伏电池从P型切换至N型,后者包括HJT、TOPCon、IBC等,由于两家公司的选择截然不同,又是各自技术路线的代表,由此观察不同技术路线的进展也有代表性。
去年,爱旭股份推出了N型背接触ABC电池技术的组件系列产品,公司在年报中表示,首期珠海6.5GW ABC电池量产项目已顺利投产,预计将于今年二季度末实现满产。此外,ABC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已接近26.5%,未来平均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7%是可期待的。
爱旭股份今年的经营计划显示,在加快珠海项目实现满产之外,公司计划同步展开现有基地的新产能和海内外新基地的建设。公司力争新建并投产18.5GW高效背接触电池和25GW高效背接触组件产能,到2023年底形成25GW高效背接触电池、组件产能。
同时,为促进未来几年企业的发展,爱旭股份2023年计划新增国内生产基地2-3处,每个基地规划不低于30GW电池、组件的一体化产能,相关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基于此,有券商判断,扩张完成后,公司电池片产能将达150GW,组件产能将达115GW。
记者注意到,爱旭股份特别强调了“一体化产能”,公司称,将构建硅棒/片、电池、组件、系统的量产研发能力。目前,公司主要产业链环节集中在中下游,为加强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公司还参股了硅料制造商青海丽豪和硅片制造商高景太阳能。
钧达股份选择的是押注较早实现产业化的N型TOPCon技术,年报显示,当前公司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5%以上,成本、良率与PERC相当,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
产能方面,2021年底,钧达股份与安徽来安汊河经开区管委会签订18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投资合作协议,开始布局N型TOPCon产能。去年10月,公司与淮安市涟水县政府签订26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产能扩张再提速。
截至目前,钧达股份建成及规划中的生产基地有3处,规划年产能53.5GW。一是上饶基地拥有年产9.5GW大尺寸P型PERC产能,产品转换效率达23.5%;二是滁州基地规划年产18GW N型TOPCon产能,其中,一期年产8GW产线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建成达产,产品效率达25%以上,二期年产10GW产线正在调试中,预计2023年上半年达产。
三是淮安基地规划年产26GW N型电池产能,一期年产13GW产线已于2022年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淮安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N型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制造基地之一。钧达股份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底,公司产能规模将达40.5GW(P型9.5GW,N型31GW),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关于电池技术的提效降本,两家公司也多有提及。爱旭股份的关注点集中于光伏电池中用到的关键辅材银浆,公司认为,几年后,光伏产业将进入TW时代,在TW时代太阳能电池对金属银的需求量将增长几倍。
爱旭股份称,虽然全行业都在努力研发各种降低银浆单耗的技术,但公司依然悲观地认为TW时代光伏产业对金属银使用量还会占到总供应量的35%-50%,届时金属银价格的大幅上涨不可避免,势必对光伏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公司开发的ABC系列产品采用无银化技术,大幅降低了电池生产成本。
钧达股份谈到,公司将通过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持续降低TOPCon电池生产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记者注意到,公司年报披露的多个研发项目均与提效降本有关,其中,激光SE项目目标是效率提升,LPCVD单面沉积项目目标是成本降低,这两项均已完成工艺开发,聚焦于效率提升的TOPCon3.0项目正在开发中。
目前,光伏电池技术百花齐放,机构的关注点也聚焦于不同技术提效降本的进程。山西证券认为,在光伏领域使用涂布技术将使ABC电池的非硅成本接近传统PERC,并且提高了相应的技术门槛。针对钧达股份,东吴证券认为,公司TOPCon量产效率达25%以上,预计2023年导入激光SE后将有0.2%-0.3%的效率提升,叠加银耗降本,未来成本有望持平PERC。HJT方面,多家电池厂商开始应用超薄硅片,HJT正从硅成本及非硅成本下降两方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