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步入尾声,动力电池行业在经历了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和下游车企“价格战”的双重冲击后,“内卷”现象持续升级,产能加速出清。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寻求破局之道,加速“出海”成为重要策略之一。
近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电池薄膜专委会发出倡议,呼吁行业从产销两端主动控量、顺势减量,避免“价格战”和份额之争。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并未止步于国内市场的争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先后宣布在海外建设动力电池工厂。12月13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将在海外投资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合191.47亿元人民币)建设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而宁德时代则在12月11日宣布,将在西班牙投资40.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0亿元)建设电池工厂,预计年产能可达50GWh。此外,亿纬锂能也在马来西亚举行了工厂设备进场仪式,该工厂主要生产电动工具和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5%,达到约686.7GWh。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总市占率已超过65%,而韩系、日系动力电池厂商的份额则在缩水。
尽管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步伐加快,但国内市场的“内卷”现象并未得到根本缓解。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然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滑和行业“内卷”,动力电池产业链“价格战”凶猛。高盛集团预测,动力电池的平均价格已从2022年的153美元/kWh下降到2023年的149美元/kWh,预计到2024年底将降至111美元/kWh。
业内认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动力电池厂商迈向高质量发展需牢牢抓住当下的机遇,通过“出海”脱离单纯的产品出口模式,进一步建立全球化资源运作能力。国信证券相关分析师预测,到2027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1476GWh,储能电池需求也有望达到381GWh。海外布局已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必须完成的战略版图,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扩张的关键。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