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7月29日,锂电龙头宁德时代(300750)(300750.SZ)发布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并表示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将钠离子电池带入大众视线。自7月29日起,截至8月27日收盘,钠离子电池概念板块的合计涨幅达15.16%。
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15号(工交邮电类523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支持钠离子电池全面商用化,尽快推动钠离子电池标准建立,次日,钠离子电池概念板块“闻风而动”,迎来大涨。
资本市场“新宠”
有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相近,可以兼容已有的锂电设备,电池厂在生产钠离子电池时,可以完全复用锂电池生产线,仅需作小的升级。同时,钠离子电池、锂电池的产业链类似,均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电芯及电池以及下游的应用,差异主要在于正、负极材料和电池厂的技术能力。
今年以来,布局有钠离子电池、电池材料业务的上市公司,已成为二级市场的“香馍馍”。
根据天风证券(601162)的研报,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二十多家企业致力于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其中,国内企业主要包括宁德时代、尚未上市的中科海钠、浙江医药(600216)(600216.SH)持股40%的钠创新能源、鹏辉能源(300438)(300438.SZ)、欣旺达(300207)(300207.SZ)、山东章鼓(002598)(002598.SZ)。
根据同花顺(300033)iFinD,截至8月27日收盘,山东章鼓、欣旺达、鹏辉能源、浙江医药的年涨幅分别达到了135.80%、33.49%、25.21%、22.14%。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研报
上游的原材料方面,钠离子电池的构成同样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等。但在正、负极材料的选择上,二者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布局有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公司包括格林美(002340)(002340.SZ)、容百科技(688005.SH);针对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翔丰华(300890)(300890.SZ)开发了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中科电气(300035)(300035.SZ)表示,公司在石墨类负极材料、非石墨类负极材料等领域均有技术研发储备。此外,华阳股份(600348)(600348.SH)在钠离子正、负极材料上均有布局。
从今年初至8月27日收盘,华阳股份、容百科技的涨幅分别达到160.26%、143.46%,中科电气、格林美股价上涨99.92%、92.11%,翔丰华年内上涨10.42%。
能否替代锂电池?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钠元素和锂元素有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储存机制,但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相对更为稳定,同时,钠离子电池在成本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
成本优势是由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的。钠在地壳中储量排名第六,地理分布均匀,成本低廉;而锂资源在地壳中储量不到钠的千分之一,且全球分布具有地域性。此外,钠离子电池负极可使用铝集流体,而不必像锂电池使用铜集流体,从而降低了电池的成本和重量。天风证券亦在研报中指出,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有30%~40%的下降空间。
虽然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更低,但记者注意到,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的性能差距还很大。
首先是能量密度问题。资料显示,由于钠离子的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导致钠离子无法嵌入石墨材料,钠离子电池需要采用硬碳或其他负极材料,能量密度低于石墨材料。以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为例,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为160Wh/kg,而根据宁德时代官网,公司生产的高镍化学体系电芯搭配无模组电池(CTP)技术,系统能量密度最高可达215Wh/kg。
其次是循环次数问题。华金证券的研报显示,国内外均有较多机构研究钠离子电池,目前的钠离子电池充放电次数在1000次~2000次左右,与三元锂电池仍有明显的差距。记者翻阅宁德时代官网发现,公司的高功率电芯在6000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仍在80%以上。
受限于两大瓶颈,上述业内人士指出,钠离子电池未来的应用场景很可能集中在储能、低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不能完全替代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事实上,对于钠离子电池,电池厂商也有自身的规划。8月27日,山东章鼓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称,参股公司制造钠离子电池的初衷不是替代三元或者磷酸铁锂电池,而是替代钛酸锂电池,因此应用场景以低温,高循环次数为主;一般主流电池厂家做钠离子电池主要是为了上车或者进行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