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一年,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强势。跟着新能源,动力电池也有肉吃。再往上游追溯,电池又是哪来的呢?
无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池,必不可少的元素都是锂。但只有锂还不够,三元锂中还有个三元,而这三元,指的是镍、钴、锰(铝)。
所以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这些有色金属也地位大增。三元中最为昂贵的钴,股票指数在一年之内翻了一倍多(↓)。其中行业龙头华友钴业(603799,股吧)(603799),股价从35涨到了高点150,寒锐钴业(300618,股吧)(300618)也从60涨到了120。
不过华友和寒锐股价高企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一种质疑声。原因在于,钴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的一些新能源车企,都开始了动力电池无钴化研究。而且前不久,长城宣布无钴电池包已经研制成功,并且成功搭载到了长城欧拉樱桃猫车型上。
那么问题来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真的能实现完全无钴化吗?这种趋势下,对华友和寒锐又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低端车型少钴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新能源电动汽车完全无钴化,不太可能。但低端车型少钴化,或成为趋势。
要实现动力电池无钴化,有两个思路
第一种就是完全抛弃三元概念,比如长城,或许真的已经研制成功无钴电池包,甚至可以装车量产。但是换个角度想,其实长城这也不算什么新研究,磷酸铁锂就是一种无钴化电池。但磷酸铁锂能取代三元锂吗?显然不能。
长城的无钴电池能激起多大的浪,还要看它增加了什么样的利,又带来了多大的弊。但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想要研发一种新电池,完全取代三元锂、磷酸铁锂,希望不大。
第二种思路就是特斯拉的高镍三元电池。也就是说,在镍、钴、锰(铝)这三元中,降低甚至完全不使用钴,增加镍含量。
钴在三元电池中的作用,是决定充放电效率,提升稳定性,延长电池寿命。如果只是增加镍,减少钴,那么必然是以牺牲电池性能为代价的。我相信这种电池会问世,但大概率只是装在低端车型上。
除非发现一种便宜,且跟钴极其相似的元素,承担钴在三元中的角色。否则钴不可能会完全退出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舞台。
钴价也不会永远居高不下
虽然钴不会被完全替代,但很有可能会降价。
先从大方向来看,国家甚至全球都要普及新能源车。钴若太贵,新能源汽车价格必然下不来,连锁反应是普及度也不会太高。这与发展方向相悖。
另外,在损失性能的前提下,少钴是可以实现的。供需关系中,需求减少,供给不变,价格自然会下降。
量价双降,影响不大
在低端车型少钴的趋势下,华友、寒锐确有可能面临销量、价格双降,不过并不会对华友、寒锐造成太大的影响。
面向新能源汽车的钴产品,只占主营业务的一小部分
虽然这两家公司名字叫华友钴业、寒锐钴业,但是仔细看业务构成,其实是铜为主,钴为辅。
华友的主要产品包括铜、钴、镍、三元、贸易。其中第一大营收来源是贸易。根据华友董秘介绍,贸易业务主要是铜的买卖。而华友还有一块专门的铜产品加工销售业务,两项合计,铜业务的营收占比已高达52%。钴只占到了26.28%。
从利润贡献率来看,铜贸易规模虽高,但不赚钱。不过铜产品加工的毛利可达51.7%,综合下来,铜业务大概贡献了45%的利润。钴产品贡献了约33%。
看起来1/3也不算小了。但再拆分看华友的钴产品,主要又包括四氧化三钴和硫酸钴。看名字挺生僻,其实就是前者是3C消费电子产品(手机电脑平板等)的电池原料,而硫酸钴才是面向新能源汽车的。所以新能源电池无钴化,可能受冲击的只是硫酸钴业务。
据华友董秘介绍,面向3C和新能源的钴产品约各占一半,另外硫酸钴大概还有20%-35%用到了华友自己的三元前驱体(三元锂电池的原材料,相当于是钴产品的下游客户,华友自己在向钴下游布局)项目上。加上这部分,供给新能源车的硫酸钴,大约只占了1/5的利润。
再来看看寒锐。
2021年上半年,寒锐钴产品占比57%,铜产品占比43%。看起来钴占大头,不过钴产品又包括钴粉和氢氧化钴。钴粉销售给合金冶炼行业,只有氢氧化钴才是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截止2021-6-30
寒锐钴粉产能大概是3000吨,氢氧化钴产能5000吨。从规模上看,应该是氢氧化钴更高。不过从附加值来看,钴粉是精炼而成,氢氧化钴是粗加工后直接卖给下游商。估算下来,面向新能源行业的氢氧化钴,营收利润贡献应该也不会超过1/3。
长期来看,钴价下降,并不影响矿石加工商利润
华友、寒锐的角色,更像是矿石加工商。因矿山开采成本较高,华友、寒锐虽然都自有矿山,但矿石原料还是以外采为主。通过粗加工或精炼后外销。
一般来讲,华友、寒锐都是以成本价定销售价,保持稳定盈利。反过来,若售价下降,倒逼采购成本也会跟着下降。这个道理很简单,若加工商没有利润空间,没人去采购矿石,矿石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不过,这种价格的连锁反应不会是实时的,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所以才会在市场是出现这种情况:钴价上行期,成本未涨而终端上涨,企业盈利能力增加。钴价下行期,成本未降而终端下调,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但两种情况都不会持续。
所以若钴价下跌,华友、寒锐的短期业绩或许会受影响。但这不是企业经营恶化,而是钴价上行期透支了下行期的利润。结合过去未来,长短期综合来看,反应的才是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
布局三元,对冲风险
动力电池完全无钴化,从现在的技术来看不太可能实现。但低端车型少钴化,极有可能成为趋势。毕竟控成本,降价格才是新能源汽车的出路。
在减量的冲击下,钴的价格也会出现下滑。不过,对于华友、寒锐这样的矿石加工商来讲,价格涨跌并不影响企业的长期利润,只是短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冲击的前提,也得是动力电池少钴已成定局。这种电池从研究、到测试、到应用、到量产,还需要时间。
另外也不要过于神话新能源钴产品对华友、寒锐的重要性。从这俩公司当下的业务结构来看,铜为主,钴为辅,钴中还有3C和冶金。
当然,从增量的角度来看,3C市场趋于饱和,冶金市场本来就不大,新能源产品确实会成为华友、寒锐的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但面向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不只是钴,还有三元前驱体。钴虽然是三元前驱体的元素之一,但二者命运并不完全相关。如果未来少钴电池成为主流,那么三元前驱体完全可以随势而变。从华友投建4.5万吨高冰镍、6万吨粗制氢氧化镍钴的动作来看,三元前驱体的另一项重要元素,也在筹备自供了。
对华友和寒锐而言,新能源电池无钴/少钴化,正应了那句,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
不过最后还是补充一下,即便不考虑无钴化的影响,钴产品价格现在也处于高位了。寒锐2021年上半年,因钴盐价格上涨,毛利率同比增加了20%+。套用前面说的时间差问题,高时看低,低时看高,或许才是这类企业的正确打开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