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性价比著称的日系车,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凭借技术与价格这两个词,日系车就完美地击中了国人的心。
但最近这几年,我们不得不承认,日系车的身影少了。
在各大车企都纷纷向电动化转型、期望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的时候,日系车突然安静了下来。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前15没有一辆日系车。
不过丰田在面对电动化一片沉寂的日系车中,大概算得上比较活跃的那个。
目前,有报道称,丰田预计到2030年将投资超140亿美元开发电池及电池供应系统。而这一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电池成本。
然而无论是投资与否,日系车在电动化上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不是没实力
事实上,以丰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企,曾是电动化的先锋军。
比如丰田,在大家都还不懂新能源汽车到底是啥的时候,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生产了世界上最早实现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prius。说是丰田开启了汽车动力的新时代,一点儿错也没有。
而2005年,第二代普锐斯prius也在我国正式上市,是最早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之一。
再比如日产,2010年旗下推出的纯电动车聆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聆风一直占据了全球纯电动车销量排行前5的位置,甚至多次位居第一。
所以,日系车在电动化上不是没实力,从历史来看,它们甚至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储备。
为何被弯道超车?
尽管像丰田、日产等著名日系车已经先于大多数企业开启了混动或是纯电动之路,但面对中国市场,它们始终是犹豫不决的。
首先,新能源车企几乎都还在”烧钱”的路上。比如打头阵的”蔚小理”,今年二季度净利润全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日系车要真正转型新能源,也许会面对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亏损。
其次,日系车在中国之所以受欢迎,高质量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意味着一旦转型新能源汽车,日系车的产品标准和研发周期比国内的车企要高得多。
最后,从地理环境上看,日本面积不大,但人口密度很高。日本对于购买汽车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停车位也只是有钱人”专属”。所以日本的私人交通工具以体积小、排量小的K-car(轻自动车)为主,这类车也不需要停车证明。
而日系车一般在日本本部开发,面对地理环境完全不同的中国,它需要到中国来调查,开发成本会很高,响应速度也很慢。
只有愿不愿意
其实无论是一段时间内的亏损,还是更高的产品标准和更短的研发周期,或者是较长的市场反映时间,都并不是完全不能克服的问题。
对于日系车在电动化上的转型困境,我只有一句话评价: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电动化转型考验的不仅仅是日系车能否对得起”技术”这个名号,更考验的是它们是否足够重视中国市场、对中国消费者是否足够真诚。
写在最后
现在的日系车仍具备某些优势,但如果未来5年、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