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韩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L&F公司获得特斯拉3.8万亿韩元的正极材料订单,合同期限为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
韩国L&F成立于2000年,开始主要制造LCD用BLU,2005年8月设立子公司L&F材料开始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事业,2010年以后成为全球正极材料供应商龙头企业。在正极材料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钴酸锂、锰酸锂及三元材料业务。
当前L&F在韩国主要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韩国大邱以及倭馆。为保证供应,L&F此前拟斥资2500亿韩元扩建大邱工厂正极产能,预计2023年内将达到80000吨/年。
为保证供应,L&F计划斥资2500亿韩元在大邱市建立新工厂以扩建其正极产能,并到2023年将正极材料产能扩建至80000吨/年。L&F作为韩国企业来说,最大的特征就是材料选取首选国内企业,给三星SDI和LG等提供正极材料。
近年来,韩国动力电池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的企业,韩国占据3家,包括LGES、SK On以及三星SDI,虽然对比中国电池企业的增速较慢,但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为了应对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欧美电池政策所带来的市场格局变化,韩国在2021年确定了“电池技术是将韩国经济转变为领先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并在2022年明确了“到2030年,韩国将占据全球40%的电池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一电池大国”的目标。
在上游产业链方面,韩国目标通过政府减税政策,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研发基金,推动了电池材料、部件和设备等供应链的本土化建设。
资料显示,目前韩国电池产业的四大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分别为:负极47.2%、正极80.8%、隔膜69.5%、电解液66.5%。对中国锂等重要材料的依赖度超过80%,例如,2022年上半年韩国从中国进口电池关键原材料——氢氧化锂增长404%,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达83.2%。
为了降低对中国矿产和电池材料在供应链上的依赖程度,韩国也在加速相关布局。
以正极材料为例,LG新能源在去年1月拟于本土建设6万吨/年正极工厂,去年11月计划投资超30亿美元(约215亿元人民币),在美国田纳西州建立电池正极(阴极)材料工厂;SKon也已与中国亿纬锂能、贝瑞特等开展广泛合作,保障正极稳定供应;三星SDI则刚于上月同浦项化学签订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正极材料长单,高达326亿美元(约合2200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在2023年至2032年间开展合作。
由于龙头企业积极扩展,据韩国关税厅数据显示,韩国电池正极材料2022年出口额达到 101.86 亿美元,同比增长230.45%。
▲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伊斯特立场,部分资讯来自DT新材料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