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关注:121 内容:1439

    吉阳智能阳如坤:制造能源时代下,电池将成为核心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电池社区 > 行业动态 > 正文
  • 行业动态
  •   “用制造技术解决能源需求的问题,我认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当然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吉阳智能董事长阳如坤谈到。

      “快乐”这个词,在阳如坤的采访中出现了很多次,这个词语还被写入企业文化,代表着阳如坤对于这份事业一以贯之的认同与热爱。

      2006年,在“锂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的支持下,阳如坤从机器人行业跨界进军锂电装备行业,创立吉阳智能。当时国内锂电装备还是一片空白,很多设备依靠国外进口,吉阳智能是国内最早一批锂电装备制造企业。

      “当时的想法挺简单的,环境污染的大环境之下,节能环保的锂电池具有时代价值。当我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更切身体会到国产化锂电装备的重要性。”阳如坤向36碳表示。

      转型后的很多工作都是从零开始,吉阳智能从锂电池研发起步,发展成为以锂电池制造装备技术等为主的多元生产模式。目前吉阳智能聚焦在锂电装备最核心的三个环节:激光模切、卷绕和叠片,多项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如今,吉阳智能已是业界公认的“黄埔军校”,锂电装备领域的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吉阳智能培养的,撑起国内锂电装备产业的半壁江山。

      在吉阳智能员工眼里,阳如坤不像董事长,更像一名科学家。阳如坤平日会亲自参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客户寻访等多项一线工作,重视基础技术研究是阳如坤的工作信条之一,更成为他意义感、快乐感的来源。

      阳如坤提出“制造能源时代”这个概念。他认为,制造技术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能源需求问题,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都是建立在制造技术之上,结合电池储能技术,将持续引发能源变革。同时,电池制造技术已从半自动技术、模仿阶段,走向大规模、数字化、智能化制造阶段,成为所有装备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近日,阳如坤接受了36碳的专访。

      以下为交流实录,经36碳编辑整理:

      从机器人,到锂电装备

      36碳:您在创业之初主要研究机器人,后来转型锂电装备行业,有什么特别的契机吗?

      阳如坤:我毕业之后主要研究机器人的开发工作,当时的机器人虽然已经能实现跑动跳跃,但是必须连接电缆,因此我意识到实现机器人无绳作业的关键就在于电池。

      当时,我也受到了中科院陈立泉院士的影响,他是我国第一位研究锂电的院士。当年陈立泉院士看到了锂电行业对于能源变革的重要意义,更痛心于国内锂电池行业极度缺少装备的现状,给我的触动特别大。2006年前后,我国也正值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的时期,亟待找到节能环保的能源技术。

      后来,我们从能源需求、消耗等多个层面评估后,正式开启了在锂电池设备产业的深耕,我也不断加深自己对于新能源、电池装备产业的认知。

      当然我也很欣慰,直到今天我对机器人行业也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吉阳智能在锂电装备领域的技术也和机器人技术有共通之处,比如机构与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同步控制技术等,二者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也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

      36碳:当时国内锂电装备领域还处于空白,您遇到过一些挑战吗?如何解决的?

      阳如坤:相比于机器人技术,当时国家更需要的是锂电装备技术,去解决能源需求层面的问题。吉阳在创立之初也基本是从零开始,很少有外部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不断试错的过程,这也是公司探索创新的过程。

      比如,电池制作环节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行业面对的难题,其原因往往是由毛刺、粉尘问题等引起的。设备对安全的影响,第一是制造精度,第二是制造过程的管控,因此要基于材料、电池原理去找解决方案。我们团队花了三年去反复打磨激光切割这项技术,用它去解决产品痛点需求,如今激光切割更是成为锂电设备市场上的主流技术。

      我认为对于吉阳智能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要始终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不能急功近利。我始终认为我们从事的行业是有价值的,那么我们全力以赴就是正确的。

      36碳:您如何理解装备制造业对于电池产业的影响?

      阳如坤:装备制造在电池产业是起到基础作用的。电池产业的市场前景肯定是具有确定性的,但也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电池制造合格率只有大约90%-94%,产能利用率也不高,我看到很多企业的建成产能和输出产能相差甚远,这就涉及电池的结构与制造、材料的规格化、装备的使用化和制造管理等,这都和装备制造环节紧密相关。因此,我认为只有装备强了,整个产业才能够真正强大起来,我期待整个行业都去重视装备,从产品源头去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36碳:目前吉阳智能的很多像技术都已经走在国际前列,您认为吉阳的优势体现在哪里?您最关注公司哪些层面的发展?

      阳如坤:我认为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吉阳智能对电池本身的理解,和对机器技术的深耕。吉阳智能创立已经有17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和国内锂电装备制造进程一起成长起来的,我们对于技术原理、技术迭代的理解相对更加透彻。

      我自己也常年在研究一线工作,目前把精力主要放在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上,一方面是公司的技术专利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同顶级电子制造企业的沟通,探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常常也会到客户现场去了解我们装备的使用情况,更好地从设备运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在客户现场,常常会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比如锂电池极片精度误差、表面缺陷等,这就可能给我们的设备造成不稳定情况,而这些问题只有深入现场之后,才能够发现并解决。

      制造能源时代,用制造技术解决能源问题

      36碳:您曾在多个场合提过「制造能源」这个词,您是如何定义制造能源时代的特点的?

      阳如坤:未来我国可以通过制造技术来解决整个能源需求问题,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是来自于制造技术,再结合电池存储技术,未来将极大满足能源需求,不再需要去进口能源,这就是制造能源时代最突出的特点。

      特别是现在技术迭代进程也非常快,比如我国现在把光伏技术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以钙钛矿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不断突破能源转换效率。当我们看到基于能源需求而产生的技术既先进又高效的时候,那么我认为通过制造技术解决能源问题,已经是完全可能的了。

      能源系统的结构转型,基本上所有的传统能源都会走向电气化替代,相当于第三次能源革命。这对电池产业,乃至国民经济来讲都是翻天覆地的变革。

      36碳:制造能源时代,给锂电装备企业带来哪些时代机遇?

      阳如坤:锂电装备未来发展,主要在于对大规模制造的需求,并不断提升锂电制造的效率。结合我们的装备技术迭代进程来讲,早期我们一条产线只能做1兆瓦时,后来到1吉瓦时,到目前已经提出一条生产线要做10吉瓦时。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装备制造的循环过程,就是从材料到电池称为是正向制造,那么我们把这个环节反过来,从电芯拆解后提取材料,叫做反向制造。那么把二者结合起来,重视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循环,能够带来我们整个制造技术的革新,也能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

      对于电池产品来讲,目前电池的成本大概是一个瓦时在5毛钱到5毛5左右,未来我认为会降到2毛钱左右,也就是两三倍的降本空间。基于我们对制造技术的理解和实践,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

      36碳:您认为目前行业面临哪些痛点?

      阳如坤:我认为最大的行业痛点在于标准问题,电池行业最大的问题没有自己独立的TC(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也就进而导致很多行业乱象的出现。虽然目前电池的产品及测试标准相对完善,但缺少完整产品标准:如规格、材料、设计、零件;更缺少制造标准、装备标准;对电池制造、使用、回收的标准还有待完善。

      举例来说,电池的尺寸规格就是非常突出的一大问题。现在行业里面差不多有七八十种规格的电池,实际上完全不需要这么多,只需要做四五个尺寸规格就能满足所有场景下的需求,这也能从产品设计的层面带来更大的降本空间,也能避免产品浪费。

      目前吉阳智能也在积极倡导成立电池产业的标委会,我们加入电池百人会、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等组织,多次提出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件事。当未来锂电迈入大规模制造时代,如果不能从行业标准的角度去做进一步的规范,代价将会非常大。

      36碳:综合您提到的机遇和挑战,您认为未来电池装备技术产业应该如何实现良性发展?

      阳如坤: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讲,我把工业技术分为四个重要方向,分别是:材料、标准、装备技术和数字化,我这里重点讲一下数字化的重要性。

      我认为对于制造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做底层数据的定义和底层数据平台的搭建。如果电池厂的每一个车间,每一段生产线的数据定义都不同,就无法实现数据闭环。因此,提升产品质量完全是建立在人的感觉之上,这是极不科学的。

      围绕这种逻辑,吉阳智能也牵头建立了国家标准《动力电池数字化车间集成》,积极解决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础问题。我认为数据已成为制造企业的基础性资源和重要生产力,只有让数据实现闭环,才能让数据真正产生价值,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来源:36碳

      作者:吕雅宁 苏建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点击下载

    名品推荐

    申请加群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实时动态
  • 偏好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