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LG新能源宣布与美国贝尔机器人公司(Bear Robotics)达成初步协议,成为其唯一的圆柱形电池供应商。这标志着LG新能源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根据LG新能源的声明,公司已与贝尔机器人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从明年开始为贝尔的旗舰机器人(如Servi Plus和Carti 100)提供圆柱形电池。
此外,双方还将合作开发新技术,并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以提升在快速发展的全球机器人市场中的竞争力。
● LG新能源加速布局
实际上,LG新能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早已展开。
除了作为电池供应商,LG新能源还在积极利用AI技术进行电池设计。今年7月,LG新能源宣布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电池设计,为客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定制化服务体验。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AI电池设计系统,基于三十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经过精心打造。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和算法优化,能够迅速捕捉并理解客户的多样需求,从而快速生成高质量的电池设计方案。
据悉,该系统在过去十万次的设计实践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卓越的性能与稳定性,为定制化电池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G新能源表示,未来将借助此技术扩展至新的高增长领域,包括城市空中交通、船舶和机器人,进一步多样化其业务组合。
不可否认,AI技术的应用将显著缩短LG新能源电池设计的周期,进一步增强其竞争优势。
● 宁德时代同样布局
对于LG新能源而言,宁德时代无疑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一方面,LG新能源与宁德时代的客户高度重叠,包括特斯拉、福特和现代等;另一方面,LG新能源曾经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主导地位已被宁德时代取代,装机量长期处于落后。
因此,LG新能源迫切需要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圆柱电池等新技术,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寻找新的市场增量并开拓新客户,以巩固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并在机器人技术上进行研发。11月15日,36氪报道了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研发了多款机器人,准备投入工厂应用。
据了解,未来能源研究院自2022年起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并在2023年启动了五个智能机器人联合攻关项目,包括腿足式机器人、双足机器人、重载四足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和视觉伺服机器人。
除了与高校的合作,宁德时代还在内部进行机器人自主研发。据悉,专注于尖端技术的21C创新实验室已组建了约20人的精英团队,专门从事机械臂的研发。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获得了10项与机器人相关的专利,涵盖移动机器人、物料抓取机器人及关键组件等多个领域。
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认为机器人自研进展较慢,因此今年已接触包括智元机器人在内的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并在电池工厂测试人形机器人。同时,宁德时代也在尝试投资人形机器人公司,以加速其机器人产业布局。
● 电池企业齐入
宁德时代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并不限于机器人技术。该公司持续探索AI技术的应用,2023年在香港设立了研发中心,专注于“AI for Science”,尤其是在新能源材料、体系和应用的研发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该中心将重点利用AI推动科学研究,特别是在新能源材料和电池研发方面。在宁德时代看来,AI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将AI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优化材料和工艺控制,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二是将AI技术应用于销售和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锂电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竞争核心在于材料,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
观察国内市场,除了宁德时代,多家锂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
例如,国轩高科成立了以数字工程院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团队,研究基于区块链的AI智能制造体系,并与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蜂巢能源已在生产线部署30多个AI智能应用场景;亿纬锂能与南网科技合作,成立广东储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AI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比亚迪宣布计划投入1000亿元,推动汽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实现全面智能化。
可以确认,AI驱动的研发正在成为锂电池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正成为提升制造体系的关键手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锂电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面对国际市场并未具备优势。在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应更加重视AI技术,以免在前沿技术的竞争中被超越。
▲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伊斯特立场,部分资讯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