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各大厂商宣称固态电池突破,全固态之路是否如此简单?

    摘要

    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预计8月将达到98万辆,渗透率提高至53.2%。锂电池技术的领先促进了这一快速增长,但液态锂电池的性能已近极限。固态电池被视为未来的“终极形态”,尽管业内曾预测其量产要到2030年,但今年的进展显示技术发展可能更快。

    固态电池技术备受行业认可,一经相关技术新闻发布,即刻激起市场热议。最近,固态电池再度掀起了资本市场的波澜。

    ● 一张海报掀起的资本市场风波

    8月21日和22日,鹏辉能源在市场压力下连续两天涨停,各自涨幅达到20%,总涨幅达到44%。交易量也显著增加,分别达到6.01亿元和14.65亿元。

    这一波动的催化剂是鹏辉能源于8月21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的海报,标题为“全固态电池重大突破”,并宣布将于8月28日召开产品技术发布会。

    8月26日,鹏辉能源在锂电池市场走强的背景下,再次大幅上涨,收于26.90元/股,涨幅达到19.24%。此前,资本市场对固态电池概念的热度可追溯至5月底,当时传出国家可能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的消息。

    针对股票交易的异常波动,鹏辉能源公告称,公司将于近期召开新产品技术发布会,展示固态电池等技术的研发进展,包括材料、工艺及产品安全性等方面,但预计一年内不会大规模生产,对本年度业绩影响有限。

    鹏辉能源是国内主要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一,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和一次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涵盖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及多元复合锂材料。目前,公司在广州、珠海、驻马店、常州、柳州、佛山、衢州、青岛以及越南设有九大生产基地。

    最近一次相关动态是鹏辉能源于7月宣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10GWh储能项目及年产1GWh半固态电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约23亿元。储能项目预计于2024年9月开工,2025年10月投产;半固态电池项目预计于2025年5月开工,2026年7月投产。

    虽然公司对固态电池产品的具体特性和研发进展尚未详细披露,但从2023年年报来看,鹏辉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柔性超薄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固态电池技术”,涉及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柔性电子设备。

    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公司透露,固态电池产品可能会首先应用于消费类产品,未来还将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和升级。

    ● 固态电池万亿市场争夺战

    中信证券的最新研报指出,自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的积极信号不断增加,包括国家可能提供资金支持、半固态电池量产车型的推出,以及2024年上半年半固态电池的装车渗透率达到1%。

    作为下一代有潜力的电池技术,EVTank在《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中预测,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可能会提前至2027年,到2030年,全球固态(包括半固态)电池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614.1GWh,占整体锂电池市场的约10%。

    为抢占市场,国内主要电池制造商已经纷纷布局该技术,其中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的企业也陆续公布了研发进展。宁德时代宣布其固态电池技术处于领先水平,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国轩高科已实现车规级全固态电池制备,并通过了200摄氏度的热箱测试。亿纬锂能计划在2026年突破生产工艺,推出高功率、高安全的全固态电池,并在2028年推出具有高比能量的产品。

    除了主流电池厂,清陶能源和卫蓝新能源等初创企业也已实现半固态电池上车。整车厂如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和长安汽车也公布了固态电池的研发计划和装车时间表。

    EVTank认为,中国企业在半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的进展超出预期,同时国家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本投资也加速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进程。

    不过,目前全固态电池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准备阶段,商用化还有较长时间,部分企业的宣传可能大于实际进展。

    ● 固态电池之路挑战重重

    近年来,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上升,固态电池成为潜在的应用场景之一。

    尽管全球多家电池企业已经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行业对技术落地的期望也在提高,但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方面,固态电池的研发难度极大,虽然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仍处于阶段性进展中,技术路线也未统一。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指出,固态电池在耐用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EVTank也提到,目前固态电池面临离子电导率、固固界面和循环性能等技术问题。

    此外,高昂的生产成本也是一个重大障碍,固态电池多采用新型材料,制造成本高昂,这一成本将影响到消费端。业内普遍认为,固态电池的技术实现时间大致在2027年前后,但真正的商业化还需要解决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问题。

    同时,为了抢占技术风口,各国纷纷发布政策设立电池远期战略目标,固态电池还面临着来自海外电池巨头的激烈竞争。

    7月底,三星SDI在韩国首尔举行的SNE电池日展会上展示了其最新的电池技术。三星SDI透露,首批固态电池已交付电动汽车制造商,并完成了约六个月的测试。

    此外,大众汽车也在7月宣布将大幅提升与美国初创公司QuantumScape合作开发的固态电池的产量,计划将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车型中。美国固态电池公司Factorial则在6月初表示,将向梅赛德斯-奔驰提供下一阶段的固态电池B样品。

    EVTank分析指出,日本和美国的企业如丰田、松下、Solid Power和QuantumScape等,早期就开始布局固态电池,但其产业化进展相对缓慢。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如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和赣锋锂电则选择了相对容易产业化的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产品,推动了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发展。

    中信证券指出,尽管日本在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领先,中国则凭借技术路线风险低、“小步快跑”的发展策略和充足的产业化条件,有望在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中取得领先。

    ● 结语

    近年来,固态电池产业频繁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从战略角度看,发展固态电池不仅是紧跟潮流,更是掌握未来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必经之路。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全固态电池何时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但其普及的速度可能会比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价格接近来得更快。新技术的成熟从理论研究到实验室测试,再到市场应用,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固态电池的发展需要专注于技术突破,而非单纯的市场炒作。科研机构和企业应以技术迭代为契机,在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伊斯特立场,部分资讯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DQyMzcyOA==&mid=2247507600&idx=1&sn=dd8a40627903ad7259bb00ae2b94c7c2&chksm=fe3ced4fc94b6459a81162e7ae3dd921e040b218dd732880c80d3126d1a016433d2751e214fd#rd
  • 0
  • 0
  • 0
  • 3.8k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点击下载

    名品推荐

    申请加群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实时动态
  • 偏好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